翁振明,李軍飛,葉文龍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油茶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油茶收入是產區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浙江省現有240萬畝油茶林,主要產區分布在欠發達地區,其中麗水和衢州的油茶林約占全省總面積的80%,25個欠發達縣占90%以上。主產區農民約70萬人,人均3.4畝,戶均10畝以上,這是山區經濟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資源優勢和潛力所在。據調查,一般管理的老品種油茶林,每畝產毛油10kg左右,按目前市場收購價36~40元/kg計算,每戶約有3600~4000元的毛收入。如果實施集約化管理,進行墾復加施肥,同時采用高產良種造林,今后畝均產油量完全可以提高到20~35kg,甚至更高。
油茶果全身都是寶,茶油既是保健食用油,也是優良的工業用油,可制取油酸及其酯類、涂料、增香劑、潤滑油等產品,可深度研發多種保健品、藥用品,產業鏈很長。茶籽餅含有大量的皂甙,可提取殘油和茶皂素,生產洗發香波,絲毛洗凈劑。提皂后的餅粕,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份,可生產飼料蛋白。油茶餅粕還是生產肥料,丁酸乙酯以及人造染料等產品的原料。油茶果蒲殼經水解可生產糖醛、木糖醇和活性炭,以及栲膠、醋酸鈉、甲酸、甲醇、丙酮以及乙酰丙酸等化學產品。油茶產量的提高,油茶產品的延伸,將帶動加工業的興起,促進山區經濟的發展,必將成為浙江省繼竹產業之后山區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產業。
浙江省林業廳已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油茶產業,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精神,統一思想,提高對發展油茶產業重要意義的認識,成立了省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相關處室的工作分工和職責。到目前,全省26個萬畝以上油茶產區縣,多數已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
在開展油茶調研、分析研討基礎上,組織編制《浙江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并下發到各相關市縣。規劃確定到2015年全省新發展高產油茶林64萬畝,低產林改造142萬畝,油茶總產值80億元,初步建成較完善的油茶產業體系,建成浙江省發達的油茶產業體系。
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生產,把油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油茶開發工作責任制,確保油茶產業“專人專抓專管”,摸清油茶的分布、類型和數量等基本情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制訂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堅定不移地把油茶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途徑狠抓落實。許多油茶重點縣市也出臺相應的油茶產業發展政策。
提高油茶種植的科技含量,保持高的技術起點,走“科技興油”之路。加快良種繁育,加強種苗監管。因地制宜選準品種良種是油茶生產的突破口。在選擇品種過程中,與本地土壤、氣候等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因地制宜。大力開展油茶品種的選優改良工作,確定了適合栽培的優良品種類型,并選育出適應性強、高產穩產的油茶新品種,逐步形成油茶的優良品系。
據資料顯示,浙江省240萬畝油茶林中,畝產茶油5kg以下的低產面積達160.5萬畝,占66.9%;全省平均畝產4.5kg,只有全國平均畝產5.9kg的3/4;全省大約有70多萬畝油茶林處于荒蕪狀態,長期失管。
目前油茶種植方式和技術比較落后,仍呈小農經濟形態。沒有統一規劃,沒有連片開發;種植管理粗放,沒有引進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管理;多數油茶屬于農民自發生產,品種雜,樹矮小,缺乏科學的護理,廣種薄收,經濟效益不高。
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偏遠山區,山高路遠,人少地廣,交通非常不便,基礎設施建設幾乎空白。同時,生產信息比較閉塞,連接市場的載體較少,供求信息不對稱,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入社農戶覆蓋面很低,帶動力不強。
目前,浙江省生產精制油茶籽油的企業并不多,大多數加工企業的油茶籽油,都是以毛油的形式出售,難以滿足市場和消費者對高品質油脂的需求;而在開發高品位的食用油茶籽油、化妝品級油茶籽油和副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方面,由于技術限制,目前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進行有限的生產和開發。
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油茶生產技術培訓,注重建設發展油茶產業的科技服務網絡。創新科技服務方式,鼓勵科技人員走出機關,以技術參股、技術承包等形式深入生產第一線,搞示范、樹樣板,切實有效地推動良種良法的推廣。在自愿、合法、有償的前提下,鼓勵油茶林地向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油茶生產大戶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其次要爭取項目資金。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從農業開發資金、扶貧資金、山區庫區補償資金以及林業等方面的有關資金中,切出一塊用于扶持油茶發展,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油茶產業發展的支持服務力度。加大獎勵力度,通過財政資金獎勵的辦法,鼓勵群眾種植和改造油茶林。
強化示范引路按照“農民自愿、服務引導”的原則,切實加強引導,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吸引到油茶生產上來,使油茶生產從廣種薄收、人種天管向精耕細作轉變,引導農民像種糧食一樣管理油茶林。要把油茶生產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建設一批油茶示范村、獎勵一批油茶大戶的方式,引導帶動更多的農民發展油茶生產。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的原則,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油茶種植基地和加工項目等。
油茶提升工程等項目總體進展順利,最大的困難是良種壯苗缺口很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組織力量,按照“速度服從質量”和“先保重點項目”的原則,全力抓好各類項目的具體落實。要規范和加強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林地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經營,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生態保護,不能以犧牲生態效益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強化良種培育和栽培管理技術的推廣與培訓工作,省林業種苗管理總站和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要切實負起種苗落實和技術推廣責任,確保項目高質量的完成,使項目成為真正的示范樣板。
[1]魏振巍.遂昌縣油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09(6):41~47.
[2]蔡春燕.遂昌縣油茶產業提升項目的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0(11):67~68.
[3]浙江省政府.加快發展油茶產業的若干意見[J].新農村,2009(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