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芳,朱家諾,戴普燦
(云南省宣威市林業局,云南 宣威655400)
林業既是一項基礎產業,更是一項公益事業,在生態建設和國土綠化進程中,林業處于特殊地位。近年來,宣威林業生態建設長足發展,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產業不斷壯大,林業日益增效。為分析、總結宣威市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找準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制定科學發展措施,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筆者對宣威市林業建設情況予以調查分析,以供參考。
宣威市位于滇東北云貴兩省交界處,地處長江上游、珠江源頭地區,介于東經103°35′~104°44′,北緯25°53′~26°44′之間,東西寬102km,南北長91km,國土總面積為6052.62km2,既是重點生態環境治理區,又是集體林比重較大的林區。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為463.29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1.04%;有林地面積372萬畝,疏林地面積1.48萬畝,灌木林地面積66.73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9.74萬畝,苗圃地面積0.03萬畝,無立木林地面積4.3萬畝,宜林地面積9.06萬畝,輔助生產林地面積172.5。森林覆蓋率45.09%,活立木總蓄積量1126.2萬m3。公益林面積為277.75萬畝,其中國家重點公益林144.951萬畝,省級重點公益林132.8萬畝;商品林為185.6萬畝;中低產林林業面積為205.29萬畝,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44.3%,其中,低效次生林106.4萬畝,低質人工林43.6萬畝。
2010年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和各項營造林任務,林業綜合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林業產值大幅提升,森林總體功能明顯增強。
(1)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干部安于現狀,一些群眾綠化意識、生態意識淡薄,毀林開墾,偷砍盜伐,亂占林地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2)科技滯后,粗放經營的現象突出,集約型、規?;洜I嚴重滯后,對集體林區林業管理模式、發展路子探討不足。
(3)林業大產業,低效益,社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低下的狀況仍未徹底改變。現有森林林分質量差,產業發展滯后,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發展不平衡,中部、東部、南部較發展,北部、西部較落后,加之資源分布不均,東、南、西部較豐富,東北部較少的狀況仍未改變。
(4)林業“三害”(人為破壞,病蟲害、森林火災)形勢嚴峻;融資渠道單一,投資不足。建設資金嚴重緊缺,尤其是天保、退耕、公益林補償等重點工程項目投資標準太低,不適應新形勢林業發展需要。(5)自然災害頻繁。2008年的冰雪災害、2009年3月14日的霜凍,近年來的持續干旱,給林業造成了數億元的損失,僅核桃產業建設因旱災造成損失面積就達35.05萬畝,其中,報廢面積16.76萬畝,成災12.61萬畝,受災5.6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2.1億元,各種自然災害使林業生態建設嚴重受挫,損失巨大。
將森林分成公益林和商品林予以分類經營管理。增加公益林管理機構編制,以對公益林合林權實施長期、科學、動態管理。逐步提高公益林補助標準。在“十二五”期間將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至每年每畝20元以上,而且要分地類按不同標準進行補助,最終實現產權補償與當地林地租金收入的接軌。在公益林的采伐管理方面,建議出臺政策“允許撫育性采伐”,只要不影響發揮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可以撫育性更新造林,以調動群眾營造林積極性。在商品林管理方面,要逐步放活采伐政策;對農民擁有林權的黃杉等珍貴樹種的采伐管理,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管理過嚴,不利于這些物種的更新發展,同時也難以激發農民造林的積極性。
在繼續抓好森林防火責任制等措施落實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民間森林防火協會建設,健全有計劃、有組織地燒除林緣可燃物等疏堵結合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加快撲火專兼職隊伍建設,加強生物防火帶建設,構建森林防火長效機制。健全森林病蟲害防治網絡,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做到早發現、早除治,逐步實現由被動救災向主動防控轉變。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打擊力度,適時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對涉林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強化林地保護,確保林地資源安全。
一是增設林權管理中心機構和人員編制,以便進一步完善林權管理機機制,實施長期動態管理。二是積極建設林權管理、流轉等場所,建成辦證大廳、交易大廳、林產品交易場所,為林農提供便捷服務。三是加快林地林木流轉資產評估機構建設,以為林權流轉服務。四是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合作社建設等工作,推進林權配套改革。
對中低產林實施改造,以提高森林質量,在提高林分質量的同時,加大政策性森林保險推進步伐,加大對森林資源管理人員及專業撲火隊人員意外傷害險的投保力度,確保人員安全、資源安全和解決農名后顧之憂。
一是加大林產業培植力度,進一步鞏固以核桃為主的林產業,對過去的劣質品種、老化品種進行更新改良,加強核桃優良品種選育工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和科學選擇栽植品種,并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管理措施,正確引導農戶實施科學管理,確保培植一片,成功一片,從而推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二是規范木材、林產品市場、組建林產業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指導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體系。此外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調整林產業企業的布局,使林產業成為結構合理、布局合理的地方經濟支柱產業。
林業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光靠政府支持不行,必須多渠道籌資,一要項目支撐,二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招商引資,三要出臺優惠貸款政策,促進林產業發展,四是要制定優惠政策,廣納社會閑散資金,壯大林產業。五是整合林業生態項目,分區施治,重點突破。
要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臺、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林業生態建設反面的法律法規和科技知識,提高人民群眾愛綠護綠、植綠的意識,讓他們積極支持和參與林業建設。要進一步健全科技支撐體系,抓好技術咨詢服務及培訓工作,積極引進、培育適應當地的優良品種,加強與科研單位的溝通和協作,提高林科推廣和科技轉化率,從而推動宣威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力爭把核桃產業、中低產林改造、森林防火、速生林建設、病蟲防治等納入中央或省級項目給予扶持;并爭取將經濟林造林項目投入標準提高到每畝400元以上,防護林造林每畝投入提高到300元以上,并建議每年每畝追加100元的后續撫育管理費用,以確保林業產業健康發展,鞏固建設成果。
[1] 陸 平,浦紹磊,戴普燦,等.宣威市林產業現狀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2(2):69~71.
[2] 宣威市林業局.宣威“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R].宣威:宣威市林業局,2011.
[3] 宣威市地方志辦公室.宣威年鑒(2011)[M].昆明: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39~41.
[4] 戴普燦.宣威市林業分類經營的實踐與思考[J].珠江源經濟,2003(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