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姬,翁慧芬,陶紅飛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浙江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林業種苗和花卉工作,始終把林業種苗和花卉工作作為推進林業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安排建設項目,落實扶持經費,并多次聽取專項匯報,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種苗花卉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級林業種苗工作者緊緊圍繞林業建設的中心工作,不斷創新種苗基礎事業、行業管理和產業建設思路,林業種苗和花卉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1)加強種質資源保育,林木良種選育引進取得新突破。完成林木種質資源清查,在科技部門的支持下,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林木種質資源保育與利用公共平臺。目前全省共收集保存各類人工林木種質資源10813份,建立種質資源庫2000多畝。杉木、濕地松、山核桃、香榧、楊梅、香樟、桂花等重要樹種的種質資源收集數量、研究開發水平均居國內先進水平。同時,不斷加大種苗科技投入,林木良種選育和引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強化良種基地建設,林木良種繁育推廣取得新成就。編制并實施《林木良種基地建設工程預算定額》,真正實現了林木良種基地的項目管理和工程預算制度;開展了林木良種視覺識別系統建設,統一全省林木良種形象;強化良種基地的績效考核,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總結;初步建立起以國家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為核心、省級重點良種基地為骨干、地方和社會辦良種為補充的林木良種繁育推廣體系。
(3)提升種苗生產水平,綠化造林種苗保障取得新經驗。建設一批林業重點工程保障性苗圃,建立起了以訂單育苗為基礎、保障性苗圃為骨干、苗木調劑為補充的林業重點工程造林苗木供應新體系。同時,大力開發和應用輕型介質、無紡布網袋、噴滴灌、緩施肥、組織培養、芽苗移栽等容器育苗新技術,使浙江省容器育苗生產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為全省綠化造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4)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種苗花卉產業發展取得新飛躍。花卉苗木種植以綠化苗木為主,栽培面積占92%,產苗量30多億株,苗木銷售到了除臺灣以外的全國所有省份,成為全國綠化苗木強省。花卉苗木新品種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大型龍頭企業的培育引導也初見成效,全省有種苗花卉企業5268家,專業合作社239家,生產農戶13.4萬家,行業協會58個,從業人員達40多萬人。全省涌現出了一大批花卉苗木強縣強鎮和專業村,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5)加強種苗質量監管,林木種苗行業管理取得新成效。制定出臺了《浙江省實施<種子法>辦法》、《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工作規則》等一系列配套規章和辦法;依法建立了林木品種審定制度、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制度、檢驗制度、檔案制度、標簽制度和質量抽檢制度;先后制定修訂了《林木種子質量等級》等4個浙江省林木種苗質量地方標準;以油茶良種苗木繁育與質量管理為突破口,帶動和提升全省種苗行業管理水平。
種質資源研究和開發滯后,許多重要林木與花卉尚未建立種質資源庫。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植物新品種保護有待加強。
一些高生產力的林木新品種因投入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種子園、采穗圃,也沒有大規模推廣形成現實生產力。
產業的低、散、小問題仍然存在,單位面積效益與國際水平比差距較大;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結構性過剩仍然存在。
《種子法》及相關配套法規、規章亟待完善;種苗管理機構和隊伍力量薄弱,尚待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實行林木良種科研、生產、管理的有機結合,實施重點良種基地的多功能開發,將其建設成為林木良種科研、生產、示范與科普“四位一體”的多功能基地;堅持常規育種與生物技術育種相結合,深化林木與花卉良種選育;深入推進“森林浙江”良種推廣行動,樹立一批良種推廣典型,推介一批優新品種,建設一批良種示范基地,培訓一批林農,規范一方種苗市場,加快優新品種成果轉化,加強技術集成,抓點帶面,加大林木良種推廣力度。
不斷完善基地化供種和林木種子貯備為核心,統一生產計劃、統一良種經營、統一種子貯備、統一質量檢驗、統一余缺調劑“五統一”的林木種子生產供應模式,強化造林種子的供應保障。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礎設施,積極應用林木良種和容器育苗等新技術,實施良種化、容器化、標準化育苗,不斷提升良種壯苗的生產能力和水平。擴大珍貴樹種、油茶等良種壯苗直補,加強珍貴樹種、經濟樹種、平原綠化樹種等多年生容器苗培育,滿足林業建設和國土綠化對苗木多樣化需求。
鞏固提升綠化觀賞苗木競爭優勢,加快發展家庭園藝產品,積極開發食、藥與工業用等新興花卉,大力發展園林綠化設計施工,著力培育苗木物流、花卉苗木基地休閑和觀光等服務業,促進產業區域協調和一、二、三產聯動發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國內一流、規模大、牽動力強的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持續快速增長。加快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發展,培育壯大花卉苗木經紀人隊伍,深入開展行業組織、指導、服務和協調,不斷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
通過建規章、抓源頭、強監管、促規范,完善林木種苗法律法規,嚴格生產經營市場準入,強化種苗質量監管,加強行政執法。強化林木種苗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林木種苗質量監督管理和執法隊伍,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水平。開展規范化苗圃建設,對嚴格執行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制度、質量檢驗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標簽管理制度和檢疫制度,逐步實現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的法制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
認真落實國家林木良種補貼政策,用于支持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林木良種選育、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林木良種生產補貼、林木種子貯備、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驗等。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對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重點良種基地、保障性苗圃、花卉苗木示范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支持。積極爭取通過稅收、信貸和貼息等政策措施,對林木和花卉種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予以扶持。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林木種苗生產,形成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林木種苗事業發展新格局。
[1]周樟炳.城市綠化工程大樹移植的關鍵技術[J].麗水林業科技,2009(6):79~81.
[2]姚慧俊,唐隆校.遂昌縣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及對策[J].華東森林經理,2009(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