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高傳學
(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林業局,陜西 宜川716200)
宜川縣位于陜西省北部,延安東南部,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點縣。全縣12個鄉鎮中,黃河沿岸就有6個鄉鎮。全縣國土總面積2931.16km2,水土流失面積達2299km2,年均向黃河輸砂量1494萬t,多年平均侵蝕模數6500t/km2。宜川縣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中的北部櫟類亞帶,是黃龍山林區的一部分。全縣林地面積25.498萬hm2,占全縣面積的86.5%,森林覆蓋率48.6%。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14.23萬hm2,疏林地面積0.45萬hm2,未成林造林地2.448萬hm2,灌木林地面積3.41萬hm2,無林地面積4.96萬hm2,全縣活立木蓄積量637.73萬m3。全縣有森林植物580余種,其中喬木有100種,主要樹種以油松、櫟類、白樺、側柏為優勢樹種;灌木130余種,以黃薔薇、胡枝子、灰荀子、馬蹄針、胡頹子、繡線菊、山桃、山杏、沙棘、連翹、紅瑞木、金銀木、荊條、黃櫨為主;草本以羊胡草、白草、蒿類、野棉花、茜草、青茅、山蒜、淫羊霍、唐松草、天南星為主,是黃河岸邊保存完好的一片綠洲。
森林內有各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其中鳥類77種,獸類3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褐馬雞、林麝、豹、黑鸛、白鸛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石貂、水獺等。
由于過去以經濟為中心,森林經營的狀況存在如下問題。
(1)重采伐而輕培育,伐木大于造林,不重視森林的培育工作。把森林采伐當做一種創造經濟的手段,而不是合理調整森林結構的經營森林措施,導致森林結構越來越不合理,林相越來越殘敗。不是根據森林經營方案要求,伐1畝再造3畝林,甚至伐1畝林造1畝林,森林的生長遠遠跟不上采伐的需要。在我國公元6世紀《齊民要術》就載有“種植楊樹,歲種地取材30畝,3年90畝,1年賣30畝,周而復始,永世無窮”的理論。
(2)低產林得不到改造,人工林得不到撫育,一些無培育前途的劣質林分,由于資金困難,得不到改造,人工林得不到修枝,得不到間伐,疏伐。
(3)森林管護工作不重視,到處毀林開荒,放牧,森林植被也遭到破壞,造成發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森林面積只減不增。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重大決策,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的采伐,轉變為以營林和管護為主的森林經營理念,經過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2000~2010年)的運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森林面積增加,蓄積量增加,森林質量提高,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天然林得到最好保護,森林資源呈現出恢復性增長。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不但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而且,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生態恢復措施,森林資源總量不斷增長,森林面積由保護工程實施時的8.27萬hm2增加到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末的14.33萬hm2,凈增6.06萬hm2,森林蓄積量由336.24萬 m3增加到566.16萬 m3,凈增229.92m3,森林覆蓋率由44.7%增加到48.6%,凈增3.9%。
(2)森林功能得到發揮,氣候條件得到改變,動植物數量增加。隨著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系統功能逐步得到恢復,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強,全縣大風揚沙、沙塵暴天氣由原來的每年52次減少到每年24次,干旱減少,降雨增多,四季雨水呈分布均勻的降水形勢。全縣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0%。平均每年涵養水源1.86億t,固持土壤347.36萬t。
隨著森林增加,野生動植物數量在增加。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數量由300只增加到3000只,2007年發現金錢豹,2010年又發現林麝、白鸛、黑鸛、紅腹錦雞等多種動物出沒。狼、獾、野羊數量也在增加。
(3)林業產業得到多樣化發展。森林旅游、養蜂、養豬、林下養雞,林下種植天麻、蘑菇、香菇,育苗等產業全面發展。特別是育苗發展迅速,職工每年平均培育各種苗木500萬袋(株),不但滿足了該縣當地造林、綠化的苗木需求,而且苗木外調,外銷。僅苗木收入,每年達400萬元。
如果不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果就會前功盡棄。而且,森林資源又會回到10多年前,所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促進宜川林業發展,促進宜川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的重要保正。
(1)能夠鞏固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成果。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的實施,森林資源剛進入恢復增長期,森林資源質量還不是很高,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還需要更好地保護,才能穩步增長。
(2)最大限度保證林區和諧穩定。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隨著森林資源增加,林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改變,實現了林區經濟轉型和綠色發展,增加了林區經濟收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才能確保林區穩定、和諧。
(3)能夠使營林各項措施順利實施。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能夠加強森林管護,保護好森林資源,制止濫砍亂伐、毀林開荒、放牧等各種破壞森林的行為;能加強各項工程實施,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營林生產經營活動,使森林資源增加;能使中幼林得到撫育,間伐、疏伐、人工修枝等措施的實施,不斷提高森林林分質量;能使低產林得到改造,對于那些無培育前途的慘敗林分進行改造,栽植有培育前途的樹種;病蟲害防治得到加強,由于實行了專人管護,能及時發現和防治病蟲害。
(4)能應對氣候的變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使森林資源繼續穩步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森林改變氣候、涵養水源的功能,使生存環境更清新。
(5)實現森林永續利用。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才能堅持“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林業建設方針,遵循一保護、二發展、三利用的林業發展規律,只有管護好森林,采取一切擴大森林資源的措施,努力提高林分質量,才能為以后森林利用打好基礎,真正做到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森林常在,永續利用。
因此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保護森林資源,不僅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還是促進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的重要措施。
[1] 王祖德.保護天然林資源與森林資源培育[J].當代生態農業,2012(1):81~82.
[2] 原慶峰.淺析天然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J].山西林業,201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