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華,王立志,孫高琴,劉鳳姬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323300)
遂昌是傳統林業大縣,是浙江省重點林區,地跨錢甌兩江、山青水秀、風景旖旎、古邑千年,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浙西南“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的美譽。近年來,遂昌縣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快公益林建設步伐,實現了森林資源保護、利用與發展,生態、生產與生活的和諧統一,生態林業建設呈現了良性發展態勢,林業綜合生產力日漸發達,林業產業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近年來,遂昌縣圍繞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依托豐厚的生態資源,著眼于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以生態林業建設為切入點,實施全省最大的“森林保護計劃”,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和經營,積極推進森林旅游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被確定為省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更加堅定了把森林旅游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的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旅游項目建設。森林旅游已經成為縣域經濟最具活力、富民惠民程度最高、體制機制創新最富成效的新興產業之一。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該縣森林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后獲得了全國首批旅游標準化示范縣、中國十大年度縣域旅游之星、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基地、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等榮譽稱號,“山區旅游的遂昌模式”被業界譽為全國山區旅游發展的典范。
遂昌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全縣現有油茶面積8萬畝,其中投產油茶林7.3萬畝。近年來,隨著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油茶產業的重視,社會對山茶油需求的增加,該縣搶抓當前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促進山區農民致富增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一是農民發展油茶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油茶面積逐年擴大。二是產業規模越來越大,2011年全縣油茶產業總產值達到6760萬元,精制山茶油加工企業從2008年的一家增加到4家,加工設備累計投資達到1500萬元。三是油茶林分質量大幅提高,全縣新種0.8萬畝油茶全部為油茶良種,累計完成油茶低產林改造3萬畝,為林農的致富增收奠定基礎。四是社會、生態效益越來越巨大。通過科技推廣和科技培訓,農民的素質和科技水平總體得到提高。油茶產業走上“品種良種化、生產專業化、加工規模化、質量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的良性發展道路。
遂昌縣是浙江省重點竹產區之一,全縣現有竹林面積35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30萬畝。全縣19萬農村人口中,有半數以上直接或間接從事竹產業生產,竹產業的收入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基于竹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遂昌縣委、縣政府將竹產業列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主導產業,予以重點培育,圍繞“竹”字文章,走出了一條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科技為支撐,以資源為依托,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新路子,竹林經營效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遂昌竹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2011年全縣竹產業實現產值9.2億元,其中竹林培育業產值2.4億元,竹產業在農民增收致富和山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生態文明和低碳經濟興起的歷史時期,確立“發展大林業,建設大森林”的發展新思路,全面推進生態林業建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推動林業產業同步發展,以興林富民示范工程為抓手,以原生態精品農業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林區新型產業體系建設,把毛竹、油茶等納入全縣8個原生態主打建設農產品來發展。2009年,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財政、發改、林業、農辦、科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毛竹、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后編制出臺了《遂昌縣竹產業富民強縣行動計劃》、《遂昌縣竹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油茶產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等油茶、竹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今后產業發展目標、工作重點。
立足遂昌竹林資源優勢和油茶產業發展基礎,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農民主體”的投入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地規劃建設示范作用大、輻射帶動力強、產業化程度高、品牌效益明顯的現代園區,先后開展了浙江(遂昌)省級竹子科技現代園區、遂昌小忠冬筍特色示范基地、遂昌縣三仁省級綜合園區、遂昌縣竹子主導產業示范區、遂昌縣石倉原生態竹筍精品園和遂昌縣油茶園區主導產業示范區,遂昌葉村油茶精品園、遂昌排前油茶精品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進一步促進了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和推廣。為了營造發展油茶產業的良好氛圍,擴大知名度,該縣連續每年在金竹鎮舉辦山茶油開榨節,并在遂昌電視臺、遂昌報和網絡等媒體進行油茶專題宣傳,以增強農戶發展油茶的信心,增加農戶改造油茶低產林的動力。
(1)精心培育一產。“十一五”期間通過毛竹自然擴鞭、低效散生林分改造、采伐跡地種植、低產果園區和低效林分套種等方式增長毛竹林面積5萬余畝,增幅達16.7%;根據立地、交通、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竹農經營習慣等條件按區域劃分不同經營類型,形成了以三仁、妙高為中心的筍用林經營區,以垵口、應村為中心的筍材兩用林經營區和以高坪為中心的材用林經營區。
(2)做大做強二產。園區建設水平的提升,增加了資源數量,提高了資源質量,極大促進了以竹炭加工為代表的遂昌筍竹加工業的發展。建成了占地300多畝竹炭產業集聚區,成功開發出竹炭食品、污水治理、新型環保材料、空氣凈化等多個新型高端領域產品。目前遂昌縣已擁有竹炭加工企業5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獲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名牌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2個。2006年12月國家質監總局批準“遂昌竹炭”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遂昌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竹炭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3)積極拓展三產。近年來,不斷升溫的旅游市場,給遂昌竹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以竹林資源為依托的“農家樂”和筍竹旅游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遂昌文照竹炭公司投資興建的全國首個集生產研發、應用展示、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和科普教育于一體的中國竹炭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業,實現了竹炭產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為遂昌竹炭產品搭建了一個展示和銷售平臺,從而改變遂昌竹炭傳統的經營模式,開啟了遂昌竹炭全面走向國內市場之路。
積極推進技術推廣方式創新,建立了以首席林技推廣專家為龍頭、林技指導員為骨干、責任林技員為基礎的三級聯動的新型林技推廣體系;實行縣科技特派員和鄉鎮技術推廣人員包村聯戶制度,逐步形成技術推廣人員抓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戶帶動普通農戶的科技入戶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形式多樣的多元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農民的多樣化技術需求。
[1] 鄭偉明.遂昌縣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J].綠色科技,2011(6):70~71.
[2] 唐隆校.遂昌縣林業產業發展總結[J].江蘇林業科技,2012(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