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志,周 宇,賴富松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2006年以來,遂昌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和省委提出的“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及市委提出的“加快創業創新,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麗水新跨越”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搶抓工作機遇,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把盤活森林資源資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作為推進經濟欠發達山區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努力在思路上不斷創新,措施上不斷求實,機制上不斷完善,取得了明顯實效。截止目前,全縣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7.05億元,涉及林農8187戶,使“葉子變票子、活樹變活錢、林權證變融資證”,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有效緩解了當前農村融資難問題,遂昌縣的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
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農村工作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熱點,林農期盼的焦點,也是林業發展新的切入點。各級政府把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普遍加強了領導,成立了林改領導小組,下設工作機構。采取有力措施貫徹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工作會議精神,認真部署配套改革任務。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專題調研金融部門如何支持林改工作,破解農村融資擔保難問題,有力推動了森林資源流轉和林權抵押貸款。
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核心是推進森林資源流轉、盤活森林資產、轉變經營機制。遂昌縣相繼出臺了《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管理辦法》、《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關于扎實推進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配套改革制度保障進一步加強,為推進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配套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全面推進的良好勢頭。加強了林權登記管理工作,實現資源和林權證管理動態化、日常化、規范化。建立了林權管理機構,完善林業要素市場,規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程序。森林資源資產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化服務體、林業專業合作社也正在迅速發展。
林權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既是林改的基礎工作,也是林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權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對提高林權管理質量,規范山林地籍檔案資料,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等都有深遠的意義。林改示范區率先行動,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制定操作規程,已初見成效。
(1)實行商品林和公益林分類經營管理。只要不違背法律規定,對其林地經營方向可以自主決定,可以選擇單獨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等經營模式,享有生產經營自主權公益林可以合理利用,可以開發林下種養業,開展景觀旅游等。
(2)規范森林資源流轉。推進森林資源經營向資產、資本經營轉變,增加農民資產性收入,減輕森林資源限額采伐的壓力,維護農民利益和林業發展,為依法公平交易提供政策保障,放開林權流轉方式,林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選擇流轉方式。
(3)突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對不宜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林地,可實行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實產權。對未承包到農戶的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要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要保障公平交易,防止農民失山失地。
(4)推進林業投融資改革。加大林業信貸投放,完善林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大力發展對林業的小額貸款。完善林業信貸擔保方式,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
(5)扶持發展林業合作組織。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林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
為進一步激發林農參與林權改革的熱情,遂昌縣出臺了優惠的林權抵押貸款貼息政策:對林權所有人或林權共有人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的,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按央行的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50%執行;對低收入農戶小額貸款和2萬元以下的林權抵押貸款執行基準利率,由縣財政給予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基準利率50%的貼息;對年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特困戶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的,縣財政給予全部貼息。該縣積極引導和鼓勵林農將林權抵押貸款的資金投向一些風險小、成本低、效益高的行業,主要是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來料加工,種植高山蔬菜、特色茶葉,以及生態移民等。
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相關政策文件已經出臺,要加快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步伐,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任務。每個市必須至少選擇1個縣(市、區)作為市級林權抵押貸款工作試點縣(市、區),并在年底前明確試點任務,開展實質性的貸款工作;已開展試點工作的市縣,爭取當年貸款規模有較大增長。
按照“目標統一、渠道不變、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落實整合70%以上支農資金的政策,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欠發達縣特別扶持等項目資金,改變支農資金“撒胡椒面”的使用現狀,重點扶持園區建設。在全面落實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的基礎上,以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項目為依托,在生態高效基地、基礎設施、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科技推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有力推進了產業發展。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森林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各地要適應改革的新形勢,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要加強林業隊伍建設,落實必要的人員編制。要建立林權管理機構,林區縣要設立專門的林權管理機構,其它縣(市、區)也要明確林權管理機構,切實承擔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工作。
[1]黃文斌.遂昌縣林權抵押貸款的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09(6):97~99.
[2]唐隆校.遂昌縣森林資源流轉的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2011(5):22~23.
[3]吳友軍.遂昌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效[J].綠色科技,2011(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