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會計比稅收的產生要早,不過當其出現之后,它們就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聯。不管是征管單位亦或是繳稅人,財會和稅收都是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的。當今的稅收假如離開了財會的話,就不能夠積極的開展,由于當今的單位面積非常寬,假如不進行財會監管和核查的話,此時稅收就無法精準的開展。當今的財會也不能夠離開稅收而獨立的開展,由于稅收是為了確保國家的活動合理的開展的,它有著非常多的獨特性,比如是強制開展的。相關的機構是為國家和人民而開展的該項征收工作的,它是為了確保財政資金得以落實的關鍵,單位要積極的開展計算以及繳納稅收等等的活動,這樣才可以實現其利潤。是因為稅收的存在,所以相關的群體才會聯系起來,此時征納兩者才不會出現過多的不利現象。
由于經濟體制出現了改變,而且所得稅等也發生了變化,單位的所有制也呈現出多種樣式,當今的財會體系開始不斷的形成,尤其是國家對財會領域開展革新活動,導致財會的準則和體系等開始和稅法出現一定的距離。
這個要素是出現差異的根本要素。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基本準則明確定義: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稅收的獲取要借助相關的法規作為前提,之所以訂立此類法規,,就是為了將稅收合理的分配,確保財政能夠正常的運作,經由平等的負稅為單位,單位創造積極地外在氛圍,而且經由稅收來調控單位的運作工作。因為財會和稅收的的意義等是不一樣的,假如單純的強調兩者相同的話,不但不能夠精準的體現單位的財會形式以及運作成就,而且,當前的稅收條例并不是非常的優秀,要想確保財會體系能夠合理的落實,還能和國際條例保持一致性的話,就要認真的落實兩者相分離的思想。既然會計與稅收的分離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前提,而且兩者的分離是當前整個世界的一種發展方向,此時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也是一種必然。之所以看中其分離,主要的是為了確保它們能夠更好地實現意義。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投資人、債權人,為其提供按會計制度編制的通用財務會計報告,并為計稅提供基礎性會計資料。而通用財務會計報告難以滿足稅務機關的需要,因此需要服務于稅務征收機關的稅務會計為其提供符合稅法要求的稅務會計報告,同時也為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提供決策依據。上述的這些內容均是兩者要分離的具體原因,因為此舉不僅僅維護了國家的大的權益,同時還維護了投資人的權益。
由于稅務會計的信息,很多都是從財會中得到的,再開展納稅分析運算,做納稅調整會計分錄后,然后體現于賬簿等信息之中,這就決定了稅務會計既要熟悉財務會計又要精通稅法。怎樣明確并且應對其中的不利現象,是所有的財會人員等要認真的面對的一個關鍵事項。
兩者非常顯著的區域是,利潤獲取的時間以及資金是不是可以抵扣的,其還反映在兩者原則的不同中。(1)稅收制度是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混合,而企業會計制度堅持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稅法之所以采用一定的收付實現制,主要是為方便征稅工作而開展的,可以確保繳稅者能夠具有即可負擔資金的水平。(2)2006年的新會計準則中規定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這五種方法,而歷史成本的客觀性和可驗證性是稅收征管的核心要素,所以稅法中歷史成本成了最主要和最堅實的基石。必須認真地按照該項要素來開展工作,才可以保證納稅活動是有依據的,而且能夠合理的制約計稅時期出現的不利現象,確保稅收活動正確的開展。(3)會計核算中的配比原則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而稅法中的配比原則還需要同時遵循相關性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例如:稅法中贊助支出、擔保支出等視為與應稅收入不相關,因而規定不得在稅前扣除;稅法中提取的各種減值準備恪守歷史成本原則,必須在真實存在后才能夠應對。(4)會計核算中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謹慎性原則在稅法中并不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們雖在財會準則中進行了非常精準的論述,不過在具體的活動中,還是要靠著財會工作者的專業來分析的。我們都知道稅法對于其征收的信息以及措施等的論述有著非常嚴苛的剛性特征,其嚴禁存在主觀思想,要不然的話,其征收活動就會變得非常的隨意,此時繳稅人會按照其主觀思想拖延稅款的繳納,有時候都不繳或是不按照正常的數額來繳納。所以我國稅法對諸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壞賬準備金可在稅前扣除的提取比例等等都作了嚴格規定。
以上只是列舉了會計和稅收中存在的主要差異,是大原則方面的差異,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的細化差異以及需要進行的納稅調整更多,這就促使我們思考以下的問題:第一,在復雜繁多的經濟業務發生以后,由誰負責識別和處理這種差異,特別是所得稅的計稅過程是一次性將一年的差異逐項計算并調整。第二,針對這些差異,如何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使兩者之間的差異得到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控制。第三,由于一些時間性差異所帶來的納稅調整過程可能涉及若干個會計期間,應通過何種必要的輔助手段幫助企業記錄、調整和申報這些差異。第四,稅法中對納稅人會計核算有特殊要求的,例如:營業稅納稅義務人兼營不同營業稅稅率的應稅勞務,應該單獨精準的核算各種營業數值,而且單獨運行票據內容,否則從高適用稅率。上述的內容都體現了一個要素,即要認真的關注稅務財會活動的關鍵意義,未有專門的工作者來管理,同時在征收的時候,未對上述的不同之處開展稽查活動。
[1]李偉真.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差異比較與協調[J].河南財政稅高等??茖W校學報,2005.
[2]董盈厚.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理論擴展研究[J].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