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510610)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互聯網、移動網、固網等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已開始對分業經營的局面進行整合,未來通信服務業競爭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綜合化業務。而未來運營商重點的服務信息將擴展至視頻、互聯網及固定移動的整合的應用等[1]。
PTN技術是近幾年來提出的分組傳送網技術,它具備MSTP 網絡在業務多、安全可靠與質高、操作性強等層面的優勢,同時,還擁有成本低與統計復用的特征,是一種兼備分組特性與運營級網絡特性的新型網絡,在當前建設傳送網時,PTN技術是首選。
PTN不但可以配置很多種業務,而且其處理能力也是非常強,不同種類的業務在經PTN時,被映射至有業務分類、統計復用能力的各單元中[2]。PTN兼顧了數據網絡的差異化處理與統計復用的功能,像在數據范疇內的MPLS、EXP 等體系,對于不同的業務,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相應的處理,對于使用群體復雜的業務差異化服務的要求,也能夠靈活地應對。
PTN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技術,與SDH相比,其工作的機理與業務承載的模型的區別都比較大,為了使PTN的優點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使新建的PTN與3G 業務相符,所以移動公司綜合OTN 的部署研究并制定了PTN網絡的組建及保護對策。
1 PTN的組網模型。3G 時代與2G 時代相比,其各接入點的帶寬需求可能會增長10倍左右,這也加大了核心層、骨干層網絡的帶寬壓力,如果還是通過SDH/MSTP 組建10Gbit/s 的方法進行解決,那么核心骨干環帶寬的易出現擴容的現象,而對于環形結構來說,在擴容時成本既高,靈活性又差,所以PTN網絡結構優化的重點就是核心層與骨干層的組網模型,而最后則是通過OTN 業務容量大與電信級保護的能力,使PTN的結構得到了簡化。
PTN在進行組網時,接入層與匯聚層在組建系統時依然是采用環形結構進行,接入層使用GE 速率,匯聚層在組環進使用的是10GE 以太網速率,且為了防范匯聚點與骨干節點單節點失效的風險,采用了雙節點掛環的結構,在進行連接各骨干節點及有關核心層節點時,主要是利用OTN 所提供的GE或者是10GE 以太網鏈路,因而在骨干層不再組建環形系統[2]。此外,各核心機房中均有兩套比較大的PTN設備,主要是進行業務的調度及該機房接入的設備端口,從而能夠安全分擔。
2 保護對策。利用端到端的MPLSTunnel 保護,使與SDH 網絡SNCP 方式類似的保護實現,此外,在骨干層的鏈路下要多加一層波道保護,以防由于端到端的保護路徑降低而使主備Tunnel 也失效。針對使用GE 接口的3GRNC,為了防止單接口失效而使得大量業務中斷,在進行接入RNC接口時,核心層PTN設備要引入LAG 進行保護[3]。
PTN與當前的SDH/MSTP 網絡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結構上通過直連鏈路進行連接,不再利用環形結構進行組網,其顯著的優點體現在:
(1)對承載匯聚型業務非常有利,使骨干層節點的業務成本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提高了其利用的效率。
(2)簡化了骨干層帶寬的擴容工作,一旦某節點的某位置上帶寬不夠,只要在OTN上直接加條鏈路就可以了。
(3)業務調度的層次也明顯減少,使網絡扁平化的效果實現[4]。在業務匯聚到骨干節點之后,達到目標核心節點只要經過一跳即可,沒了有這么多的穿通節點,不僅路由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業務的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城域核心網與骨干網中,PTN可以將核心路由器的分組轉發功能進行替換,使在進行轉發二層分組業務時效率更高,此外網絡的生存性也大大提高。
1 在城域核心網與骨干網中,PTN技術的應用
IP/MPLS 路由器構成了城域核心網,而路由器與WDM/OTN 設備共同構成了骨干網[5]。中間的LSR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轉發IP 包,在轉發時是以三層的IP 為基礎,協議難以處理;LSR 分組轉發的功能,PTN同樣能夠完成,但它是在二層轉發的基礎上,協議的處理處于較低的層次,較之于中間的LSR 路由器的,其效率要高。
對于三層路由器組建的承載網來說,由于對網絡的保護與健壯性要進行充分考慮,因而通常情況下,在組網時使用的方式是"雙歸屬"與"Mesh"兩種,所用到的路由器端口就非常多,而在建成網絡時,其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對于網絡的智能性,IP 業務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調度與疏導業務,就要有一個智能的控制平臺進行實現,而原有路由器的不足都是固定的;IPTV等一些較新的業務,需要在組播功能的支持下,才能進行,而且在網絡中,也會涉及不少廠商設備間的互聯互通,網絡升級的費用依然會居高不下;而PTN技術,其數據轉發、保護與OAM 都比較強大,在原網絡的基礎上,有升級的功能,在網絡運營時,可以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也可以滿足新業務的要求,使升級的費用減少。
基于移動運營商,在組建10GE 骨干網時,PTN骨干網利用的主要是容量巨大的PTN設備,主要進行骨干節點間電路轉發的解決,這樣可以實現異地基站的核心節點間的互聯業務與歸屬調度,此外,對于不同匯聚環的基站與大客戶的業務,PTN骨干層可將其融合到特定的BSC、RNC 等的業務端口,進而可以使端口與帶寬大大節約。
基于快速增長的數據業務,多種業務的傳送及提供端到端的帶寬等,新的網絡對傳送與承載的要求,傳統的網絡技術已無法滿足。而PTN作為面向連接的一種傳送技術,擁有豐富的OAM、分組交換、優良的同步性能等優點,可以與新的網絡需求相匹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1]連建,曹彥.移動城域網中分組傳送技術的應用[J].光通信研究.2010(02):115-117.
[2]張松.淺議分組傳送網(PTN)組網設計的要點[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1(03):96-98.
[3]凌君麗.分組傳送網(PTN)的演進[J].科技資訊.2011(07):106-108.
[4]茍紅俊.淺談分組傳送網(PTN)技術[J].無線互聯科技.2011(06):130-132.
[5]黃峰,易小波,張寒崢.傳送網絡轉型:分組傳送網PTN[J].現代傳輸.2011(0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