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華
(吉林省白山市建筑工程勘察設計院,吉林 白山 134300)
我國由于經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我國的建筑深受封建意識的影響,加上國家人數眾多,貧富差距懸殊,我國長期以來的建筑設計都是趨于自我保護意識的設計,缺少向人們和大自然開放和融合的建筑設計方式。景觀規劃設計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審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歷史環境,設計者必須充分認識他們,然后才能以此為基礎設計。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應充分體現該地區地域、文化和時代的特點。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觀規劃設計才是“活”的設計。
在諾伯特·舒爾茲的《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一書中,設計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場所性,本質在于是否顯現場所的精神。通過對場所的認同與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環境的意義、感知場所的精神,這也是實現場所人性化的途徑之一。
建筑作為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活動場所,它不僅需要有較高的實用性,而且還需要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美麗的外表。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融合,那么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上,不能夠再簡單的局限于建筑物的建筑設計上,需要充分的融入景觀設計,按照建筑物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發放,達到建筑物自身實用性和觀賞性并能夠同建筑物外部環境的融合和協調。使它在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和工作場所的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的給予人們美感的享受。因此,建筑物的建造不僅僅要有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而且要一定程度上要注重建筑物的景觀設計,通過在實際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中,將建筑物的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融合,從而達到建筑物實用性和美觀性的融合。建筑物的建造中,建筑設計主要是著重于建筑物本身的實用性和建筑質量,而景觀設計則主要是突出建筑物的美感享受和可觀賞性,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在建筑物施工規劃中是一對矛盾,是具有相對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矛盾是具有相對性和同一性的,并在某一條件下可以得到轉換,如果在實際中的建筑物規劃設計中能夠科學合理地進行設計,結合施工的具體方案,分析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之間造成的影響,努力將建筑物的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很好的融合,實現建筑物的高質量和觀賞性的協調和融合。
在現代社會的建筑設計上,一個完美的建筑物,建筑和景觀的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將獨特的建筑風格,合理的建筑設計和美麗的自然環境、建筑之間的協調充分考慮,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上加以融合,才能夠把建筑物和景觀融為一體,建造出真正優秀的建筑物。要實現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融合,就必須要提高景觀設計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地位。提升景觀設計在建筑物規劃設計中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需要我們提高建筑設計中的景觀意識。景觀意識不是對大自然的自然景觀及人類文明的人文景觀同建筑設計的簡單相加,而是實現建筑設計同景觀的融合,在一定的環境中體現出建筑和景觀所具有的功能。不僅如此,可以同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如我國古代園林景觀,通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我國傳統的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規劃設計相融合,提升景觀意識,提高景觀設計的地位,達到景觀設計和建筑設計的真正融合,從而提升建筑物的品味和價值。
在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中,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建筑物的景觀設計和建筑設計的融合,單純的提高景觀設計在建筑物規劃設計中的地位在實際中操作比較困難,不斷的提高景觀設計在建筑物規劃設計中的地位,會導建筑物建造過程中的矛盾,比如資金不足、技術落后、人員素質低、景觀與建筑相沖突等矛盾,而如何能夠合理及時的處理這些矛盾則會對建筑物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建筑物規劃設計中要完善建筑物外圍的建筑景觀,同時還要進行建筑物和景觀的協調工作。我國的建筑大多是將景觀作為一個建筑物的設計要素,通過各種方式將景觀融入到建筑的設計和城市規劃當中去,之后再逐步進行全方位的空間整合和局部調整,這種方式在主要的景觀部分體現的非常明顯,同時也產生了建筑物景觀化的趨勢。通過加強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協調,才能夠改善建筑物實際建造中的所面臨的困境,對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建筑文化,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
對策和建議:(1)嚴格控制綠地率。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綠化覆蓋率作為綠地率進行商業炒作和廣告宣傳的情況。為了規范房地產市場,在住宅小區規劃報批和施工驗收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綠地率。(2)盡快制定“園林小區”標準、制定相關標準。可以以評促建,營造景觀優美的園林小區。(3)城市居住環境已逐步實現小區化。為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應重視小區生態園林建設,并在建設中突出植物種類群聚的特點,盡量減少搞亭臺樓閣、噴泉雕塑、假山水池,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注重空間異質性和“點--線--面”的結合。以建設自然景觀為主,體現人居環境回歸自然的建設目的,有利于促進物種多樣性在城市環境建設中的可持續發展。(4)加大培養懂生態、建筑、園林、植物等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園林工程人才。以此培養和提高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人才自身的“生態意識、文化觀念、區域視野、科學和藝術”水平,從而使其創造出的人居環境園林景觀,設計富于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園林精品。(5)加大培養生態園林工程監理的綜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監理力度。根據生態園林工程的生物學特點、要求,所培養的工程監理人才應具備生物學知識背景,應該懂得植物生理學、植物保護學、土壤以及植物分類、植物栽培等學科的理論,能根據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和植物品種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確保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進度和造價,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環境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快速健康的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識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中,已不能單單依靠枯燥的建筑設計來滿足人的居住需求,更需要景觀設計的補充和融合來滿足人們居住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訴求。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建筑物和環境的協調統一,做好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融合。在施行的建筑規劃里,通過科學合理的途徑來實現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的融合形成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目標和新的動力。
[1]王婕,胡東海.建筑景觀設計淺談[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2]金俊.試論景觀建筑創作中對文學修辭法的運用[J].華中建筑,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