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蘋
(秦皇島開發區永衡招投標代理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城市化的推進,每年的建設工程量都很大。工程承發包也從政府指令性計劃分配任務,再發展到今天在有形建筑市場參加競標,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按照市場化的要求開始趨于成熟。但由于我國處于建設高峰期,項目規模大、數量多、分布廣,許多建設項目法人作為一次性業主缺乏工程管理經驗。同時,現行法律法規的條款內容彈性空間較大,市場管理不規范,招投標管理制度及招投標程序尚不完善。特別是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業主僅是各級政府的代理人,各施工企業或其代理人為了獲取承包合同采用了許多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工程招投標中“違規操作”已經蔓延到招投標活動的各個環節,且單個環節行為較難認定為違法違規,給整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
綜上所述,招標投標本來是在公開場合,采取公平競爭的方式,實現公平交易的受法律保護的正當行為。然而,有些人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采取隱秘的手段實施違法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工程立項前,投標方賄賂招標方并逐步提出承攬項目要求;招標開始后,個別領導利用職權,授意招標方將招標項目發包給指定投標方;或是選擇邀請招標方式,掌控招標結果。(2)在工程的招投標過程中,業主因與某施工企業是老關系或欠有施工企業工程款或業主建設資金不到位需要施工企業墊資等密切利害關系,業主方領導堅持讓工程招標代理單位確定此施工企業承建。招標代理機構利用自己熟悉市場的優勢,與有關單位溝通,與施工企業合謀,采取各種手段設置一些不公平條款,排斥潛在投標人,最后巧妙地讓業主和施工企業“夢想成真”。于是,招投標只是程序而已,流于形式。
《招標投標法》是一個程序法,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我國的建筑工程市場,要求管理部門在招投標工作中實行備案管理,而與之相配套的實施辦法還未完全出臺,對一些違法行為缺乏相應的處罰條款,給招投標雙方和管理部門在實施招投標的活動中帶來了難度。
(1)招標人。招標人作為招標投標活動的發起者,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始終發揮主導作用。實踐中,一些招標人單純追求自身效益,采用種種方式規避招標或搞虛假招標。(2)評標專家。評標專家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居于中間環節,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實現起著關鍵作用。然而,實踐中評標委員會并沒有很好地實現其預定功能。具體原因是:評標專家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專家質量參差不齊,個體思想道德素質及專業素養較難把握。其次是部分地區評標專家庫的評標專家分散且容量偏小,隨機抽定專家的概率很高,給部分投標人與專家串通勾結創造了機會。(3)招標代理機構。在現行體制下,業主的價值取向與掌握的權力,決定著招標代理人不能純粹從公平與效率角度進行招標運作,否則招標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場。在這種體制約束下,招標代理人僅是按照業主的意愿幫助業主完成符合法律程序的招標投標運作,使業主傾向的中標人合法化。這其中可能就會出現為了拿到代理權,向招標人行賄;為了使某些人中標,勾結“評標專家”,泄露標底、招標信息。(4)投標人。投標人是招標投標活動的響應者,居于與招標人對等的地位,本應是促進公平競爭的積極推進者,但實踐中,由于一些招標單位在某些工程中“明招暗定”致使投標人對招標市場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失去信任感。加之市場競爭激烈,僧多粥少,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會滲入一些不正當的手段。
(1)監督機制的功能因素。《招標投標法》實施以來,我國監督部門的定位不準一直困擾招標投標工作。現行招標投標監督體制為各部門分散的管理體制,缺乏力度,缺乏統一尺度和標準,必然出現監管空白。(2)查處不力。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招投標活動中的違法違規單位,除責令改正、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但由于違規得來的利益遠大于處罰所帶來的損失,使部分招標、投標單位敢于以身試法,鋌而走險。
在招投標及標后監管環節中全面建立市場主體的信用檔案,將企業的業績、不良行為等全部記錄在案,并向社會公布,并與評標直接連接起來,使違信用者無從立足。同時,通過設立投訴舉報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達到監管的目的。
建立以誠實信用為核心的招標投標市場環境和秩序,對參與串標活動企業,對干預招標投標活動,通過招投標和在正常工程建設活動中大肆收受賄賂的單位、個人堅決處以重罰。一些地方檢察機關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等制度均應進一步完善并在全國推廣,建立起“一處受罰,處處受制”的招標投標失信懲戒制度。
在評標過程中,專家要對所有參投單位的標書進行審核,只能走馬觀花,難免有遺漏。因此,對中標單位的復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復核工作通常在中標之后第二天開始,由2~3名預算員同時進行復核,檢查有無漏項或計算錯誤,確保最低價已包括所有工程內容。如發現錯誤時,復核小組有權取消其中標資格,此時,次低價者成為新的中標者,繼續對其標書進行復核。如次低報價者仍不能簽約,重新招標。
在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很難分辨是否有資質掛靠行為,在施工管理中卻很容易判斷是否存在掛靠、轉包、分包行為。因此,要杜絕掛靠、轉包、分包行為,應當加強管理,不能認為這是行業普遍行為,就聽之任之,不加以監管。
隨著招投標各項法規的頒布施行以及依法行政,應明確大監督思想,構建大監督網絡,實施全過程實質性監督。對于合同的履約管理應當作為招投標的一部分,對于不按合同履約,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良行為應及時制止,并上報有關部門備案。通過建設項目報建、建設單位資質審查、對開標、評標過程的監督以及建設施工過程的監管,充分發揮政府管理機構的宏觀職能,規范工程招標投標活動,強化施工管理,真正保證工程建設效益。
建筑市場招投標監管應適應形勢的發展,創新機制,轉變方式,提高水平,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應逐步從市場直接監管領域回歸政府本位,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強監管,強化重點環節和市場突出問題的監管力度,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效率,打破行業分割,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加強綜合監管。
[1]吳福良,仲偉周.建設工程招標的最低價中標法及其保證措施的理論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2(3).
[2]“《廈門市建設工程經評審最低投標價中標辦法》的公共策略評估”課題的調研與評估報告[R].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