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花
(麗珂貿易(沈陽)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導致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而我國企業要在這種嚴峻的趨勢下保持良好的競爭力和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減少企業壓力,是企業得以游刃有余的成長在這種大環境之中。財務會計在此時就必須發揮自身統籌指引企業發展的職能,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減輕企業壓力,促進企業長久穩健發展。
會計處理方法,既會計處理企業財務資料過程中使用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會計確認方法、會計計量方法、會計記錄方法和會計報告方法,以上方法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稱作會計處理方法。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對會計資料的對比和一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是得出的會計資料的使用大打折扣。《會計法》第十七條中也有明確規定:“各單位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并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按照以上規定更加有利于會計從業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進一步了解會計處理方法變更及其對會計資料影響的情況。
模型的使用可以加深操作者對事物本質的了解。模型化實際上是一種實驗方法,財務研究工作運用典型的財務模型和特定的數學方法,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精細的描述,并對相關內容進行加工、改造,找出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用以提到預測結果的科學合理性,給企業提供最準確的經營狀況分析。我們常用的模型有存貨控制模型、利用線性規劃進行最優決策的模型、量-本-利分析模型等。運用這些模型可以把復雜多變的經濟業務單純化、抽象化,使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的認識事物的本源。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缺陷。模型只是一種假設,假設就難免發生與事實不相符的狀況,而且由于實際情況的復雜變化模型數量的增多,再兼顧決策變量要求,模型本身也更加復雜化,套加的財務模型就更難以為企業決策者掌握,也就失去了實際效用。
為了保證企業分析數據的準確性,財務會計必須對日常經濟業務進行細致考察,并結合科學實驗考證原始憑證的準確以及合理性,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要求的不斷更新,財務會計也必須與日俱進避免理論和現實脫節的狀況,適應企業具體要求。并且在“實地研究”在基礎上,許多專家學者又提出了“案例研究”這種取證方法。案例研究是指,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已存在時成功企業經營案例,做出詳盡的研究報告分析本企業經營狀況,指導以后的會計實踐和財務教學的一種合理研究方法。
一貫性原則,是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之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數據報告之間需要對比,就要堅持一貫性原則。一貫性原則是指:在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經濟業務事項時所采用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序前后期應當保持一致。同一情況下,同一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會計處理的方式多種多樣,而根據不同的方法預算出的經營狀況也可能大相徑庭,舉例如下:企業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核算出的企業本年利潤低于以前年度,并不能證明今年的經營狀況就比以前年度好,因為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可能會導致利潤歸屬期的轉變,這只是一種處理方法改變造成的結果的事實,并非如此。而這樣轉變之后企業財務報告的實用性就大打折扣,無法正確完整體現企業的真正經營狀況。無獨有偶,在某些企業正是運用更改財務會計處理方式的方法來掩飾其真實的財務狀況,弄虛作假,用欺騙的手段拉取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引起公眾關注等目的,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會計制度也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所以,《會計法》中就特別強調會計處理必須按照一貫性原則。當然,一貫性原則并不是說絕對不允許各單位變更會計處理方法。在單位的經營情況、經營方式、經營范圍,或者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處理,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反映單位經濟客觀真實地情況為最終目的。因此,《會計法》允許確有必要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并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企業中會計處理經濟業務時需要根據一定的程序進行。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個階段:收集資料,轉換資料,計算、儲存資料,得出財務報告。而且每個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里,必須將期間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進行:收集——轉換——計算——儲存——匯報,經過以上會計處理,使經濟業務轉變為會計信息為企業決策者使用。會計循環就是從分析企業的經濟業務到得出會計報表的一整個過程,并且不斷循環,周而復始。
以上陳訴的會計程序,就是要求我們把日常發生的各類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分類、匯總,并集中反映到企業每個月份的財務報表上,用來解析企業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現狀,也是分析企業效率,效益的有效憑證。會計工作的管理職能,就是通過記錄、分析、匯總企業經濟業務和資料過程來實現的。
以上會計處理程序及方法體系,表明經濟業務發生后,經辦人員要取得或者填制原始憑證,并經會計人員審核整理,按照設置的賬戶,運用復式記賬方法,轉換(編制)為記賬憑證,并據以輸入(登記)賬簿中,根據憑證和賬簿記錄(儲存)資料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成本計算,運用財產清查對賬簿記錄加以核實,在保證賬實相符的基礎上,定期將儲存的數據資料輸出,編制會計報表。
不管企業使用的是“手工簿記系統”方法,還是“電子數據處理(EDP)系統”方法,它們處理會計資料處理的方法都是根據同一的基本會計原理,所以在處理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1]楊艷.會計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08(23).
[2]孫愛蓮.創新會計管理體制,依法治理誠信缺失[J].現代商業,2008(23).
[3]李正衛.企業并購會計處理方法探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