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春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招生就業處,甘肅 金昌737100)
根據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組織開展的2013 年全國有色金屬行業相關專業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數據, 對2013 年大學生就業意向分析如下:
2013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今年增加到699 萬人。 未來5 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保持在年均700 萬左右,約占每年新進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的一半,且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 城鎮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和退役士兵, 總量近1600 萬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國內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因此2013 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012 年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3670 萬噸,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 萬億元,實現利潤1350 億元。 有色金屬工業總體上發展平穩,預計未來用人需求還將進一步擴大。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 有34.6%的人期望在家鄉及附近地區就業,30.6%的人期望到省會或沿海開放城市就業,16.2%的人期望在直轄市就業,而只有6.8%的人期望在有就業優惠政策的地區(如西部地區)就業,大多數學生對到西部那些條件相對艱苦的地區就業不感興趣。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9.1%的人期望的就業單位類型為國有企業,與上年保持基本一致。 另有17.2%的人選擇了事業單位,14.6%的人選擇了外資或合資企業, 而只有5.4%的人選擇去私營或民營企業,幾乎沒有人對鄉鎮企業感興趣。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57.6 的學生打算畢業后一年內即參加工作, 這一數字較去年增長了9.5%,29.8%的人希望在國內繼續深造;5%的人打算出國學習;3.4%的人希望過一段時間再說;3.2%的有創業的想法。 可見,在所調查學生中,打算畢業后直接工作的人占了大多數。
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選擇就業地區的首要因素結果發現,44%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首先考慮的是未來是否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其次為收入水平,占14%;考慮離家近以便照顧親人的占13.4%;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分別占12.2%和10.8%。
可見大學生選擇工作地區最注重的仍然是個人的職業發展機會,“90 后”的高校畢業生可能更加看重自身的發展與個性的展現。
影響大學生選擇工作行業的因素中,有34.2%的人選擇了行業發展前景,23.4%的人選擇了專業對口,21.2%的人選擇了收入水平。 可見,大學生選擇工作領域時,多數人優先考慮的是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情況, 因為行業的發展前景通常會影響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在選擇工作時,“薪酬與福利”、“工作所在地域”、“晉升空間”是大學生優先考慮的因素, 被選擇比例分別達到了21.1%、17.2%和11.4%,數據與去年持平。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有67%的人希望盡量尋找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 但不要求完全對口;21%的人認為專業對口不重要或是根本不考慮專業對口問題;另有8%的人對于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不予考慮。
參加調查的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分別占44.6%和36%;另有10.2%的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為很困難,只有1.8%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為富裕。
在參加調查的大學生樣本中,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大,高達37.8%,其次為地級市、縣級市或縣,分別占了20.6%和16.0%。
對大學生樣本進入有色金屬行業的就業意愿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 有36%的人表示愿意將有色金屬行業作為就業首選,33%的人希望加深對有色金屬行業的了解后,再考慮進入這個行業。 26%的人覺得有色金屬行業不是首選,但可以作為備選;只有5%的人表示基本不會考慮進入有色金屬行業工作。 可見,大學生在畢業后更多的還是想能夠學有所用。
進一步考察大學生樣本對有色金屬行業的了解程度, 結果表明,有6.2%的大學生對有色金屬行業完全不了解;38.6%的大學生對有色金屬行業基本不了解;僅有2.4%的大學生對有色金屬行業非常了解。雖然絕大多數所調查專業的大學生都是有色金屬行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即便是這些學生對有色金屬行業仍然所知甚少。
在大學生樣本中, 有39.2%的人期望首次入職的月薪在3001-4000 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心理預期發生了變化,大學生面臨的經濟壓力有所增大;27.0%的人期望月薪范圍為2001-3000 元;13.6%的人期望月薪范圍為4001-5000 元;5%的人期望月薪在7000 元以上,較去年有所上升。 不難發現, 薪酬預期的上漲一方面與經濟形勢有關——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有所上調,通脹預期強烈,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薪酬預期。 整體看來,大學生首次入職的期望月薪處于較為合理的水平。
在對未來工作的預期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獲得較高收入”、“有較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和“獲得較高的成就”,分別占了29.2%、15.8%和11.0%,大體與去年持平。
對大學生未來五年的職業發展規劃調查表明,“建立一定的經濟基礎”、“平衡工作和生活”和“成為主管或經理”排在前三位。
對大學生樣本的求職壓力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缺乏工作和實踐經驗”、“求職競爭激烈,工作難找”和“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排在前三位。
對大學生樣本感興趣的就業服務內容的調查結果表明,排在前五位的服務內容為“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交流”、“獲得更多的實習信息和機會”、“簡歷制作、 面試等技巧的傳授”、“就業相關政策及心理輔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大學生最期待的是能夠直接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以及進入單位進行實踐的機會。 此外,“簡歷制作、面試等技巧的傳授”也提升到了較高的位置,這說明畢業生對如何推介自身非常關心, 都希望通過簡歷能給用人單位留下好的印象。相關就業部門應該注意大學生這種新的就業服務內容需求轉變趨勢,更好的幫助畢業生就業。
調查結果表明,“校園招聘會” 仍是大學生樣本求職的最主要渠道,有43.5%的大學生首選其作為自己求職的主要渠道。 其次為“家庭、老師、朋友的關系網絡”和“現場招聘會”,分別有20.7%和13.1%的人選擇其為求職的主要渠道。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有色金屬相關專業大學生最主要采取校園招聘會的渠道進行求職, 其它渠道采用較少,求職渠道相對比較單一。
在面對違約態度傾向的調查時,傾向于違約和傾向于不違約的大學生分別占了33%和29%,然而僅有15%的人選擇了“不會違約”,另有23%的人選擇了“很有可能違約”。
對可能影響大學生違約的原因進行進一步調查后發現,與去年略有區別的是,“工作地理位置上的方便程度”和“個人或家庭的原因”占據了前兩位,而去年統計的結果最高的三項為“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福利”、“爭取更多的晉升機會”、“為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
當前有色金屬行業仍然面臨研發能力弱、產能過剩等問題,行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不高,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企業競爭的關鍵還在人才,大學生作為企業重要的人才儲備,其招聘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做好大學生招聘就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本分析反饋的數據, 結合有色金屬行業2013 屆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來看,對于企業的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從報告看,大學生的求職渠道仍然以校園招聘會為主,其他如熟人推薦、社會招聘、網絡招聘等幾種渠道較為平均。此外大學生對于企業地理位置也比較敏感。 我們建議企業在招聘渠道的選擇上,以采取以校園招聘為主,其他幾種渠道相結合的方式。
各高校學生的特點不同,目標高校的選擇一定要與企業實際需求相匹配,不宜一味地追求重點院校畢業生。 鑒于大學生對于就業區域較為敏感,因此地理位置不占優勢的企業,建議多關注本地生源。
大學生招聘的黃金時間為每年的10 月-11 月, 在企業的目標高校較多時,如何進行各目標高校之間的銜接,不僅會增加企業的招聘成本,更重要的是還會直接影響到招聘成功率。 目前主要的參與方式有校園大型綜合性招聘會、行業組團招聘會、企業單場宣講會等形式,如何科學合理地組織招聘,是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本報告反映的數據來看,薪酬福利、晉升空間、所在區域仍然是大學生就業考慮的重要因素, 在有色金屬行業2013 屆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中,一些企業通過解決戶口、給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習和培訓機會、一次性給予安家費補助等方式,對招聘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也有一些企業通過對企業戰略、發展空間、企業文化、晉升通道等方面的宣傳,部分企業采取了往屆已經走向重要崗位的校友談工作體會和感受的方式,也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此外,從感興趣的就業服務內容上看,大學生迫切希望能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也希望走進企業了解并獲得實習、實踐的信息或機會,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接收部分大三學生,并在實習的過程中發現人才。
因此,企業在大學生招聘過程中應根據自身實力和特點,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展開宣傳攻勢,吸引優秀大學生到企業工作。
通過上述分析, 可以發現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正在逐漸成熟,這其中有金融危機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帶來的影響,也是多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累積的效果逐漸顯現的結果。
我們也要看到高校與企業之間,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與企業之間在就業選人標準上存在著巨大的認識偏差,相對于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是專業能力,企業認為最重要的是工作態度,是操守,是職業品德。 但是,這種認識上的缺失和錯位,并不能將責任簡單的歸于畢業生和高校,企業在大學畢業生培養過程中,介入太少,前期沒有投入和指引,后期對這些畢業生簡單的依照自己的標準進行選聘人才,本身在流程上就存著缺失和錯位,因此,我們認為企業在高校前期人才培養階段就盡早介入,這既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對未來人才培養模式新探索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