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萍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計劃生育辦公室,安徽淮北235006)
淮北礦業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 踞蘇魯豫皖四省接連之要沖,臥黃淮海之腹地,北接齊魯,南連江淮,橫跨淮北、宿州、亳州、滁州四市,是以煤炭和煤化工產品生產為主,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目前總人口158915 人,育齡婦女39622 人,正式員工102346人,每年初婚人數在630 對左右,新生兒800 人左右。 由于地廣線長、人員復雜,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難度大。近年來,隨著淮北礦業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加快和深入,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計生工作中以往的措施和標準已經無法與當前的具體情況相配套。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集團公司人口計生委結合具體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建立健全人口計生工作的長效機制,堅持把人口計生工作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較好地完成了上級政府下達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任務,形成了具有煤炭企業自身特色的計生管理新舉措。
隨著新礦區建設的需要,老區職工不斷調入新區,因沒有家屬居住區,許多礦工家屬仍留在老區居住。依據“屬地管理、單位負責”的方針,這部分人屬于企業所在地街道辦事處管理。 但大多數街道辦事處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機制,以至于出現“能管的不想管”、“該管的不能管的”尷尬局面。 礦區流動人口一般來自農村,大多在當地租房居住,或在私營企業工作或者擺設流動攤點從事個體經營。 私營業主對流動人口計生工作觀念比較淡薄,配合度不高。 由于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社區無法對這些業主進行有效監督,導致流動人口的計生工作出現較為被動的局面。
根據調查材料顯示,近幾年計生管理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無證生育第一胎現象。 當事人不辦理結婚證,事實同居后躲在外地或親戚家中生下第一胎,有意不辦入戶手續,致使新生兒成為“計生黑戶”。 此后再進行結婚登記,再生育時到計生部門申請一孩證,這就形成了一孩無證,二孩按一孩領證的混亂局面。 這種狀況給計生工作帶來了極大困擾,成為礦區計劃生育工作中的又一突出難點。
計劃生育是全社會統一的人口規劃,每個公民享有同等獎罰的權利,但實際情況是農村鄉鎮與城市企業存在著執行力度不一,獎罰標準不同的局面。 這給企業計生管理工作同樣造成困擾。 企業一城一鄉的職工,必須進行信息反饋,但一些鄉鎮計生部門經常出現不負責亂蓋章的現象,職工反饋信息與實際情況反差大。例如,有職工當月反饋本上提供信息是 “上環未孕”, 下月鄉鎮計生辦就找礦上配合超生罰款。按條例規定,超生職工不僅要接受經濟處罰,還要給予解聘勞動合同的行政處罰。但鄉鎮在處罰過程中,一般不通知企業,這樣就照成處罰力度不到位的現象發生。 而這一現象直接造成的不良影響是:部分一城一鄉職工發現管理上的漏洞后,把長年在礦居住參加婦檢的家屬遷入農村婦檢,改為反饋人員,出現超生后就可以逃避行政處罰;雙職工家庭育齡婦女心理上產生不平衡,這一不合理現象使部分育齡婦女產生抵觸情緒。
近年來,企業計劃生育管理中出現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再婚、離婚、喪偶等重點人群在重組家庭后,一部分人因有著強烈的生育愿望但不具備再生育條件而出現違反計生管理的行為:1、采取假離婚逃避婦檢。 夫妻雙方到民政部門申請協議離婚。 實際是拿了離婚證仍偷偷同居或另外租房同居,目的是在“離婚期間”政策外生育。 2、再婚不領證,逃避婦檢。 這部分人,同居后因為沒領證不在婦檢范圍,而居住地流動性又強,超生隨意性很大。3、喪偶重組家庭不領證。礦區喪偶育齡婦女不領證有兩個原因,一是再嫁后不能享受礦上的優惠補貼,二是喪偶育齡婦女多屬農村,生育數大都是兩個以上,重組家庭不具備再生育條件。據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這類再婚、喪偶人員的政策外孕情發生率占全集團公司的10%以上。
安徽省計劃生育政策規定:“夫妻一方從事礦工井下作業連續五年以上,并繼續從事作業,只生育一個女孩的”,可有計劃安排再生育一個孩子。 于是有的想生二胎的人便想方法調至井下,工齡也憑空增長,達到目的后再調上來,達到“迂回超生”。
近兩年《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有了新的補充內容,在領取二孩證工作發生調動后半年內懷孕的,二孩證有效,半年外不再生育的,二孩證取消。這也有了可乘之機。今年以來有個別礦出現了在采掘一線辦理二孩證后調到輔助單位再懷孕的現象,給計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混亂。
筆者長期在淮北礦業從事人口計劃生育工作,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特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社區的流動人口管理,加強協調是必不可少的。 企業應與街道辦事處統一協調, 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納入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切實解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機構、隊伍、經費保障問題,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建立健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驗證的“三統一”管理模式,切實形成街道辦事處牽頭、部門配合、單位負責、社區服務的綜合管理有效機制。 隨著計生信息平臺的健全完善,通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和方便性,實行地方和企業聯網合作,互通有無,資源共享,齊抓共管。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新型生育的生育文化,提高人口素質。通過計生優惠政策利益導向機制, 獨生子女家庭優勢展等宣傳活動,讓少生優生的觀念深入人心, 讓職工家屬從內心自愿實行計劃生育,自覺成為計生政策的執行者和宣傳員。二是,加大隨訪力度,通過計生網員入戶送藥具、送證件等機會大力宣傳計生政策。三是,通過計生貧困戶送溫暖活動,加強對周圍職工群眾的宣傳力度,讓職工在享受計生服務的同時欣然接受新型的生育文化。
礦區各級計生部門和計生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 以解除計劃生育家庭后顧之憂、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健康狀況入手,深入開展送溫暖、送服務活動。積極圍繞生育、節育、不育開展生殖健康保健服務,適時提供青春期、新婚期、生育期、節育期、更年期服務,做到知識宣傳到人、優質服務到人、扶貧幫困到人。 積極實施特困計生家庭“關懷行動”。 在基層單位摸底調查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礦區特困計生家庭檔案”,以春節、母親節、“5.29”紀念日為主要時段,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懷行動”,讓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享受多樣服務,讓實行計劃生育的困難家庭得到幫扶救助。
針對存在的“假離婚偷生育”、“婚前生育一孩,二孩按一孩生育安排”以及井下工作“迂回超生”現象,計生條例不能解決的,企業應遵循條例的總體精神,制定出“暫行規定”,給予以上情況明確的執行標準和舉措。 對于計生條例與暫行規定相沖突的地方,應報請政策制定機構審核,重新出臺規定,化解沖突的地方,形成明確統一的規定,以利執行單位順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