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張忠美
(中原工學院 信息商務學院,河南 鄭州450001)
《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主干課,這門課主要研究從毛坯材料到加工出合格產品的整個機械制造過程的課程,它通過對機械加工方法、金屬切削原理、機械加工質量分析與控制等的介紹和實踐,使學生們獲得機械制造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們的機械加工工藝設計和理解的初步能力,為學生后來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后從事機械相關工作打好基礎。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知識量大,涉及的內容多,但一般高校機自(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專業《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安排僅60 課時(含實驗),時間少、任務重。 要使學生在如此少的課時中真正掌握機械制造的相關知識,一定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巧妙應用。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有目的的進行的有秩序的活動,它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而教學方法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而不斷革新。 現在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課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實驗實訓法、提問式等多種教學方法[1]。
2.2.1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基本內容
根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基本的業務要求,《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制造系列課程中的主干課程,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制造技術和制造系統的基本概念, 機械制造的基本理論,機械加工的方法和機械加工系統,磨削和切削加工的原理,機械加工精度分析與控制,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分析與控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設計,機械裝配工藝過程設計,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
2.2.2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應用及舉例
1)保證重點教學法
由于《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時間短,而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又較多,因此一定要抓緊時間進行教學,在教授這門課程之前一定要把每節課的重點一一列出,在講授時先把重點講出,然后再講課程的其他內容講出,如果時間不夠則重點已講出,其他未講出的輔助知識可讓學生可下學習即可,這樣課堂教學的目的已達到,學生重點已接受,學生已將課程的主要內容融會貫通。保重教學重點是各種教學方法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2)充分利用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是現在教學方式的一種發展趨勢,是現在高校教師的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段,這種主要的教學手段更直觀,更節省教學時間,對《機械制造技術》這門知識多、任務重,抽象的課程是非常適用的。現在普遍運用的電化教學方式包括幻燈、電影、錄音、廣播、電視、錄像、電子計算機傳授等。
3)適時采用現場教學方式
現場教學是在事物所在的場地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是由于所要教授的事物比較大或者東西難以搬運,需要現場指導,因此需要現場指導。這種教學方式費時費力,雖然教學效果好,但這對緊張的課時來說是不合適的,因此對《機械制造技術》來說,盡量少用現場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以免所要求教授的教學內容教授不完。
4)項目化作業
項目化作業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外部刺激狀態轉化為信息搜集、加工和知識自主重構的主體,上課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知識重構過程的組織者、 幫助者、促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激發學習者的創造性[2]。 教師在每次上課后布置作業,這些作業需要教師在上課前思索好,準備好。 這些作業需要各個小組學生拿出自己設計建構的工藝方案,每位學生都可以各抒己見,不斷交流并在課堂下準備好,最后由老師可以時間點評給分。 這種教學方法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們的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節省了教學時間,加深了學生們的知識印象。
5)研究型興趣小組建設
研究型興趣小組的建設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是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根據學生對于《機械制造技術》興趣所在,將不同興趣的學生組織在一起,讓他們在一定的時間段寫出各自的研究報告。 這是一種督促學生學習的方法,但實際上這種方法的效果對現在的學生可能是收效甚微的。
6)各門課程協調教學法
各門專業的必修課一般是《機械制圖》在先,然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等,然后是《機械制造技術》,最后是《模具制造工藝》、《流體傳動技術》等,在講授《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時授課教師注意在講授課程時注意將涉及到《機械制造技術》的相關內容先作鋪墊或先作首次講授,減少后續《機械制造技術》的任務量,因此, 通過各門課程的協調可以大大較少該門課程的任務量或理解深度。
7)自身素質提升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不僅要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及無私的奉獻精神,還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下車間實習,多走出學校進行培訓,不斷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3]。
2.2.3 提倡《機械制造技術》的創新型教育
創新型教育是現在教育發展的趨勢,鄧小平同志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現在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無論從教授的內容還是教學的方式來說都與現在的社會發展嚴重脫節,因此,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積極創新,發展與社會實際相符合的教育教學方式。提倡從電化教學方式入手,多總結、多創新,發展《機械制造技術》的電化教學。
總之,《機械制造技術》 教學一定要不斷地深化教學方式改革,抓住重點,讓學生理解,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做到為學生畢業打好鋪墊,為學生成為國家棟梁打好基礎。
[1]楊玉娥.淺析《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7).
[2]司忠志.機械制造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19(1).
[3]董金進.職業院校《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初探[J].科技信息,2011(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