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新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寧夏 銀川750011)
建筑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可以定義為:把有關建筑企業的行政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技術管理和統計方法密切結合起來,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質量體系,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從而施工建成適用、經濟、可靠、安全的工程。
全面質量管理是從過去的事后檢驗,“把關為主”轉變為以預防改進為主; 從管結果轉變為“管因素”,即提出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發動各部門全員參加,運用科學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產經營所有活動均處于受控狀態之中;在工作中將過去的以分工為主轉變為以協調為主,使企業聯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有機的整體。 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全”字身上,也就是全面的、全過程的、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以及質量管理采取的方法是科學的, 多種多樣的。
針對不同企業的生產條件,工作環境及工作狀態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把組織管理、數理統計方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綜合運用于質量管理建立適用和完善的質量工作體系,對每個生產環節加以管理,做到全面運行和控制。 通過改善和提高工作質量來保證產品質量;通過對產品的形成和使用全過程管理,全面保證產品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謂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過程、全員、全企業的質量管理。
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這是指一個工程項目從立項、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直到回訪保修的全過程。全過程管理就是對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質量標準,嚴把質量關,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全員的質量管理:指要讓每道工序質量都符合質量標準,必然涉及每一位職工是否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優秀的工作質量。 因此,全員質量管理要強調企業的全體員工用自己的工作質量來保證每一道工序質量。
全企業的質量管理:主要是從組織管理來解釋。在企業管理中,每一個管理層次都有相應的質量管理活動,不同層次的質量管理活動的不同。 上層側重于決策與協調,中層側重于執行其質量職能;基層(施工班組)側重于嚴格按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施工。
全面質量管理其基本理論及指導思想就是從更廣泛的角度去看待質,不僅看產品采用技術標準的水平,還要看產品適合用戶需要的程度;同時從社會需要出發,樹立一個明確而又可行的質量奮斗目標,形成一個有利于對產品質量實施系統管理的質量體系,把一切與產品質量有關的人員都能參與質量管理的現代質量管理思想。 總的來說,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有以下幾條:
指除了要重視產品本身的質量特征外,還要特別重視數量(工程量),交貨期(工期),成本(造價)和服務(回訪保修)的質量以及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質量。把產品質量建立在企業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的基礎上,用科學技術和高效的工作質量來保證產品質量。因此,全面質量管理要有全面質量的觀點,才能在企業中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
要滿足用戶的期望,讓用戶得到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把用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僅要使產品質量達到用戶要求,而且要價廉物美,供貨及時,服務周到,要根據用戶的需要,不斷地提有產品的技術性能和質量標準。為用戶服務還應貫穿整個施工過程中,明確提出“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口號,使每一道工序都為下一道工序著想,真正地提高本工序的工作質量,保證不為下道工序留下質量隱患。
工程質量(產品質量)是在施工(加工)過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 為此全面質量管理中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就是強調各道工序,各個環節都要采取預防性控制。 重點控制影響質量的因素,把各種可能產生質量隱患的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
數據是質量管理的基礎,是科學管理的依據。一切用數據說話,就是用數據來判別質量標準,用數據來尋找質最波動的原因,揭示質量波動的規律;用數據來反映客觀事實,分析質量問題,把管理工作定量化,以便于及時采取對策、措施,對質量進行動態控制。 這是科學管理的重要標志。
持續改進是 “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 就一個組織而言,為了改進組織的整體業績,組織應不斷產品質量,提高質量管理體系及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堅持持續改進,組織才能不斷進步。就一個工程項目來說,只有堅持持續改進,才能不斷改進工程質量,以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望。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為PDCA 循環法。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劃分為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 即按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地進行質量管理,這四個階段不斷循環下去,故稱PDCA循環。它是提高產品質量的一種科學管理工作方法。PDCA 循環,事實上就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四個階段包括:
第一階段:計劃階段。 主要任務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并根據本企業生產技術條件的實際可能,進行工程施工計劃安排和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第二階段:實踐階段。 主要任務是按照第一階段制定的計劃組織施工生產,并且要全面保證施工的工程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第三階段:檢查階段。 主要任務是對己施工的工程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定。
第四階段:處理階段。 主要是按照使用單位的意見和檢查階段中評定意見進行總結處理,凡屬合理部分編成標準,以備將來再次執行。
八個步驟:
第一步: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用數據加以說明。
第二步: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并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
第三步:找出產生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通過抓主要因素解決質量問題。
第四步:針對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制定活動計劃和措施。計劃和措施中要體現為什么訂計劃,達到的目標,采用何種手段,誰來執行等具體內容。
第五步:按照既定計劃進行實施。
第六步:根據計劃的內容和要求,檢查實施結果,檢查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七步: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把成功的經驗納為標準、制度,防止重復發生。
第八步:處理遺留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
總之,建筑業作為國家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產品的質量與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其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危,必須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1]趙建恩,馬玉新.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
[2]張檢身.工程質量管理指南[M].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