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萍
(新疆自治區發改委 經濟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0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自治區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都強調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 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健全具有地方特色地方性環保法規政策體系。 ”
資源稅改革重點是將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更改為從價計征,資源稅改革目的是政府通過征收資源稅,增加資源性生產企業成本,提高能源開采和利用效率,增加環境保護和能源補貼,推進節能減排。政府可以通過征收資源稅,增加資源性生產企業的成本,提高開采利用效率,還可以將稅收用于環境保護,以及進行必要的能源補貼。 國家加快資源稅改革實施,是降低能源需求增長對我國能源資源儲備壓力、增加財政收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最有重要戰略意義。
早在2007 年我國資源稅改革就已經醞釀推行, 但此后改革方案因國家擔心在經濟過熱時期推出會加速物價上漲, 會增加通脹壓力,擔心在國際金融危機致使國內經濟迅速下滑,推出改革將會加重企業負擔等多種原因被擱置。資源節約是一個大戰略,我國經濟發展很快,資源的浪費也比較嚴重, 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注重資源的節約利用。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資源稅改革在國內全面鋪開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要GDP 增速達到一定速度(高于8%)資源稅改革就可以進行。
2010 年6 月1 日, 新疆作為國家資源稅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啟動,因新疆有較豐富的油氣資源,新疆試點資源稅改革范圍僅限于原油和天然氣。 改革提出“在新疆對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稅率調整為的5%”。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發《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納稅人開采的原油、天然氣,自用于連續生產原油、天然氣的,不繳納資源稅;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視同銷售,依照規定計算繳納資源稅。 即原油資源稅30 元/噸、天然氣7—9元/千立方米,一律調整為按產品銷售額的5%稅率計征。 同時,為鼓勵企業開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氣等較難開采的資源品種,政策對上述資源品種資源稅實行減征40%,三次采油資源稅減征30%。 2011年11 月1 日,資源稅改革在新疆試點的同時,國家考慮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務院修改資源暫行條例開始放行,資源稅改革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將石油、天然氣稅率調整為的5%,標志著我國資源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時機成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我國越來越重視節能環保、減少碳排放,而推進資源稅改革符合這個方向;另一方面,現在價格水平比較適中,是推進資源稅改革的好時機。
按現行稅率,新疆地區從量計征的原油資源稅為30 元/噸。 若國內原油價格以每噸4000 元計算,按5%的稅率征收,原油資源稅每噸稅額將達200 元,提高近6 倍。天然氣方面,氣價上調后新疆各油田所產天然氣供應工業用燃氣基準價為每千立方米1200 元左右, 供應化肥生產和非工業城市燃氣基準價為每千立方米790 元。 稅改后,新疆天然氣資源稅將提至每千立方米60 元、39.5 元,較目前每千立方米9元的稅額亦提高近6 倍。 數據統計,2010 年7 至12 月新疆資源稅增加17 億元,比改革同期增長450.89%,占當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從上一年的2.94%上升到6.46%;2010 年6 月到2011 年6 月,新疆地方新增稅收35.78 億元;2012 年新疆實現資源稅69 億元,比2010 年增收一倍之多;2012 年新疆資源稅達到69 億元,比2010 年增收一倍之多。數據表明,資源稅改革由從量計征更改為從價計征,新疆財政收入明顯增加,體現出明顯的財稅效益和民生效益,國家保障地方利益的機制正在逐步建立。資源稅改革使新疆財稅效益和民生效益獲得雙羸, 且新疆地方財政收入增收部分全部用于全疆各地民生建設,國家保障地方利益的機制得到逐步建立和充分體現。
現階段我國的城市化、 工業化階段的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基本增長特征。我國能源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是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卻很低。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和能源消費大國,加快國內能源儲備,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是最現實問題,且長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必須立足于國內儲備。同樣,目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新疆仍將處于以資源密集開采和快速消耗為特征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同時,新疆是國際能源資源大通道和我國能源資源戰略基地,承擔著保障全國能源資源需求的戰略任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對能源資源的利用將會不斷加大,能源開發利用在不同程度地損害環境的同時,也帶來不可再生資源耗減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環境空間與能源資源的有限性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將日趨尖銳,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加大。 因此,能源資源開發利用不僅應考慮它的經濟價值,而且要充分考慮其對今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且必須要注重資源的節約利用。 即資源稅改革是對經濟和環境彌補的最有效途徑。
“十二五”及“十三五“時期,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快推進,國家給予我區差別化產業政策不斷實施,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明顯加快, 新疆作為國家4 大能源生產和加工基地,在短期內對特色優勢資源開發和能源需求不會減弱,并保持繼續不斷增長態勢,對特色優勢資源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 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新疆稅制改革的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考慮社會、經濟承受能力,逐年調整原油和天然氣稅率的同時,不斷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為我區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1)新疆應加快煤炭資源稅稅率的改革和調整(范圍從從量計征焦煤資源稅8 元/噸,其他煤炭資源稅2 元-5 元/噸調整為從價計征2%-5%之間)。
2)各相關部門應盡快研究確定其他黑色金屬原礦、有色金屬原礦、水資源等資源稅改革(從價計征)。 在分析資源稅改革方向時。
3)應將水資源納入資源稅征稅范圍,但必須考慮,水資源在各地分布情況、加工情況,水資源利用類型(飲用水還是非飲用水,是農業用水還是工業用水)等情況,通過分析有區別地制訂出征稅范圍和標準。
4)目前,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的實際征收率分別為4.96%、4.63%和4.75%,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和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開發中心的實際征收率分別為3.27%和5%。 各相關行業應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情況,選擇合適的資源稅率,并控制在3%-10%之間。
伴隨環境稅和碳稅研究推進,對以上各類資源品也將征稅,為避免對資源重復征稅現象,在資源稅改革過程中,既要完善政策細節,調整相關內容稅制,又要兼顧各方利益,在擴大資源稅征稅范圍同時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在考慮新疆地方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同時,也要考慮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