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秋香
(新余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西 新余338000)
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的一種教育形式,它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有著截然不同的培養目標。 因此,高職教育在其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乃至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具有顯著的特色。 模擬電子技術是模擬電子技術是高職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類、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一門關鍵性的技術基礎課程。為了提高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質量人才,近幾年來我們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材選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理論學習往往有大量復雜的電路分析,抽象的理論概念較多,內容覆蓋面廣,理論性和實踐性強,但學生不會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 同時,由于本門課程內容偏重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容易感覺乏味枯燥,學習效果不好。 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的問題:(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2)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單一化;(3)課程試題庫陳舊;(4)實驗教學內容陳舊;(5)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
教材選用要符合學院辦學層次和培養目標,不能用本科教材或中職教材代替高職專科生教材。 基礎理論教材要符合培養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堅持以適用、夠用為準則。專業課教材要強調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和行業崗位的針對性。 康華光的《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教材內容全面,知識結構豐富,但面對專科生要是我們選用此教材,首先是學生會被嚇倒,然后是老師沒辦法完成教學任務,而讓學生對教材的選用無比失望。 胡宴如主編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材內容精煉,知識結構簡單一些,本人覺得更適用于專科生使用。
值得強調的是:本文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是教學內容點的集合,筆者把知識點和相應的能力點相融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稱之為教學內容點(或稱為教學項目)。例如,共射放大電路知識點和三極管放大電路的動態指標測量能力點相融合而構成共射放大電路教學內容點。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高職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類、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教學計劃為依據,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是:
(1)PN 結的單向導電性,半導體二極管伏安特性和主要參數,整流濾波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計算公式。
(2)半導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線和主要參數。
(3)共射放大電路和共集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4)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線和主要參數,共源極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動態分析。
(5)集成運放的基本知識。
(6)反饋的概念、類型和負反饋對放大電路的影響。
(7)“虛短”和“虛斷”的概念、集成運放構成的運算電路、信號產生電路。
(8)正弦波振蕩電路。
(9)功率放大電路。
(10)直流穩壓電源電路。
根據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 以必須夠用為度的高職教學要求,我們降低了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多級放大電路的計算、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差動放大電路的分析計算、OCL 功率放大電路和晶閘管應用電路等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
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文字、聲音、圖形、動畫等多種媒體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和生動的表達,給教學注入生動翔實的內容和豐富的信息,以充分適應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前后概念與內容相互交錯的復雜需要。多媒體教學擴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促進了教師表達方式的多樣性。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形象性,而且增強了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達到直觀、省時、高效的目的,有利于更深入地向學生講授理論實質,活躍課堂氣氛。
在實驗教學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驗證性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充分利用仿真實驗的便利條件,并將仿真實驗及硬件實驗將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相融合,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以適當引入和靈活配置Matlab、Labview、proteus 等仿真軟件, 由學生設計和實現虛擬實驗,通過靈活配置一些仿真參數,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通過圖形對比,使學生從理論認識進一步深入到感性認識,以更好地理解和鞏固通信原理課程中的概念和結論。 具體設計題目包括:直流穩壓電源電路設計、擴音機的制作、調光控制器的制作等等。通過上述實驗教學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學科間呈現出互相滲透、互相融合的發展趨勢,對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更高的要求。 培養大批具有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高技能電子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1]胡宴如.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5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淑娟,蔡惟錚.電子技術課程全方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學報,2005,27(2):10-13.
[4]洪小達,鄧榮.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張堯學.扎實推進 質量工程! 抓緊抓實精品課程建設[J].北京:中國高等教育,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