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強,孫 虹
(江西省蘆溪縣林業局,江西 萍鄉337200)
蘆溪縣位于江西省西部,萍鄉市東部,地處北緯27°25′~27°47′,東 經 113°50′~114°17′,土 地 總 面 積967.86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2℃,土壤以帶酸性的紅壤為主。根據二類資源調查統計,全縣林業用地面積6867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56810hm2;毛竹林面積15447hm2,占有林地面積的27.2%,毛竹總株數3628.95萬株,主要分布在14個鄉鎮、場。
據調查,全縣現有竹膠合板廠1個,筍罐頭廠3個,竹涼席廠2個,竹筷廠3個,其它竹篾、造紙、農具、瓷簍、日用品等作坊工廠35個,但該類企業經營規模均比較小,合計年產值5100萬元。另有兩家企業(圣仁碳業、萬通竹木)利用毛竹加工剩余物和其他邊角廢料為原材料,生產環保竹炭和刨花板等產品,年產值超過6000萬以上。但從整體上來看與其他毛竹主產縣比較,全縣竹產業生產經營仍處于較低水平,產品附加值均較低,竹類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全縣14個鄉鎮、場育有毛竹,從毛竹林培育狀況上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集約型,畝立竹150株以上的有4個,面積占毛竹林總面積的10%,毛竹立竹823.7萬株,占全縣毛竹立竹總量的22.7%,如萬龍山鄉每畝200株以上。二是一般型,畝立竹120株以上的有2個,面積占38.6%,毛竹立竹1654.8株,占總量的45.6%;如玉女峰林場每畝立竹120~150株左右。三是粗放型,面積占51.4%;其中畝立竹110株左右的有3個,毛竹立竹544.3株,占總量的15%,畝立竹100株以下有5個,毛竹立竹606萬株,占總量的16.7%。如上埠、南坑等鄉鎮每畝立立竹90~120株左右。全縣毛竹平均每畝立竹僅157株,且毛竹質量呈下降趨勢,毛竹眉圍0.9市尺以上的30%,0.4~0.75市尺的占全縣毛竹總株數的70%,有2/3屬于低產林。
林改分山到戶后,原屬集體山嶺的的毛竹林大部分已分戶經營,而且插花現象嚴重,交通方便的地區采伐過度,而交通不便的高山、遠山的毛竹林自生自滅,衰敗嚴重。屬于國有林場合作造林的竹山由于地域分散,撫育管理不便,生長緩慢;各地林農自發合作社和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機制呆板、組織渙散等問題,除天龍公司與上埠九洲村合作造林合同時間較長(30年),以及萬龍山鄉漕下村金烏毛竹合作社組織經營較為規范外,其他經營實體均短期行為明顯,造成竹林經營重取輕營,不利于毛竹資源的保護和發展。
目前對毛竹類資源的綜合利用存在“二重二輕”現象:一是注重對竹林、竹筍的利用,輕視把竹林當作一個森林群體來開發利用;二是重視竹桿部分的利用,輕視全竹利用,如毛竹的竹枝、竹蔸、竹鞭、竹籜及筍、加工剩余物均可利用。多數竹加工企業工藝技術裝備落后條件簡陋,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的標準化及質量監督、檢測也跟不上去。缺乏科技創新,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不多,產業鏈很短;據調查,毛竹加工竹串、牙簽、香柱等產品的竹材利用率僅有12%,竹筷加工產品對竹材利用率也只有26%,大量竹材未被充分利用便當作加工剩余物處理。
目前,竹材加工企業過多過小,毛竹原料亂收亂購,既不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又不能獲取應有的經濟效益,更不利于毛竹資源的保護。拳頭產品少,企業競爭力弱,按市場需求開發產品的反應遲鈍;產品經營缺少必要的聯合協作,互相壓價現象嚴重。有的企業技術人員短缺,缺少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從而制約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按照江西省林業“十二五”規劃和《江西省生態功能區劃》,蘆溪縣屬于贛西北山地丘陵區,主要擔負袁水源頭保護功能。在今后較長時間內,繼續實施全面封山育林,停止商業性木材采伐,同時在分類經營基礎上,堅持市場為導向和低碳原則,發展毛竹、油茶、花卉苗木等林下經濟,將會是全縣乃至整個萍地區林業發展的主要方針;按照“林紙一體化、林板一體化、林化一體化”的產業發展布局,加大低產毛竹林改造力度,建設以毛竹為主的用材、紙漿、筍用、藥用基地將會是全縣毛竹產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竹加工企業對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年消耗量達30萬株,現有資源在短期內還勉強可以滿足生產要求,但如果不盡早加強資源的培育、保護,若干年后,就會形成資源赤字。因此,資源的培育、保護,必須作為企業的第一要務來抓。一方面要千方百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育竹,采取竹林改造、封山育林,提高毛竹質量和產量,使每畝立竹從157株上升到200株以上,每畝年產竹材40株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強林政管理,嚴禁濫伐、濫挖、濫用資源。特別是采挖冬、春筍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經營、科學管理的原則來進行,切不可不論大小、不論季節、不論好壞,一窩蜂而上濫采濫挖,否則,對今后毛竹資源造成破壞,對培育毛竹資源不利。
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點,根據全縣毛竹林面積和毛竹蓄積量,筆者認為可作以下布局:①水煮筍和筍干系列產品廠1個(布局在萬龍山鄉),以毛竹、雷竹等竹筍為原料,以現有筍罐頭、筍干加工企業為龍頭,形成內銷和外銷相事的加工體系。②竹質建筑材料系列產品廠1個(布局在縣工業園),依托江西萬通等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竹質建筑材料系列;包括竹編板、竹材層積板、竹纖維板、竹木復合板、竹絲板、竹架板、竹墻板、竹地板、竹天花板等。③竹編工藝系列產品廠2個(布局在南坑、上埠)。④竹農具、竹家具、日用系列產品廠2個(布局在蘆溪鎮、新泉鄉),這類產品包括筷、牙簽、涼席、簾、桌、椅等。⑤竹炭廠和生物制藥廠(布局在宣風生物產業園),充分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變廢為寶,提高效益。充分利用竹筍、竹汁、竹瀝、竹葉、竹蓀及各器官提取物等生物制藥⑥毛竹雕刻工藝品(布局在新泉鄉)弘揚紅色老區和鄉土文化底蘊,打造地方特色竹文化。
現有竹材加工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大融合力度,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依托江西圣仁炭業、江西萬通竹木這樣的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組建竹產業集團,打破部門、地區、竹業、所有制的界限和封閉格局,把竹產業工業推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實現竹、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以不斷增強蘆溪竹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
充分發揮毛竹產品材用、食用、藥用、飼用觀賞、造紙等價值,如毛竹的枝梢除了可直接來編制掃帚、其他用具外還可以制作工藝品等,毛竹竹筍、竹汁、竹瀝、竹葉、竹蓀及各器官提取物等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對人體眾多疾病具有較高療效。筍殼可作沙發填料、繩索材料、地毯原料、人造布原料及手工藝品等,鋸末、竹屑可用于壓制模壓制品。加大科技含量,加強與行業研究、教學、生產單位的橫向聯系。加速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研發如竹纖維等高科技竹產品;改變作坊式生產方式,促進現有各類竹產品上檔次、上規模;擴大市場復蓋面,走創匯林業之路,盡快形成名牌、規模效益。
政府應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及時出臺扶持政策,落實各項規費減免政策,給予竹產品 “綠色通道”,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予以扶持。重視人才培訓,立足于自己培育,同時積極引進;及時交流、分析研究竹材工業有關信息,為生產建設、市場流通提供可靠的依據。加快竹材加工企業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完善產品標準、計量、質量監督銷售等體系。通過主管部門、地方政府貸款,吸引外資、企業自籌、群眾集資投股等多種形式拓寬投資渠道;對有指望調整產品結構、實現扭虧增盈的企業,政府和銀行應予以優惠貸款。
[1]江西省林業廳.江西省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R].南昌:江西省林業廳,2011.
[2]羅小荷.江西毛竹產業升級發展的思考-以江西省宜春市為例[J].江西林業科技,2012(5).
[3]戴明輝.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J].科學種養,2006(12):18.
[4]蘆溪縣林業局.蘆溪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匯編資料[R].蘆溪:蘆溪縣林業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