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芳
(陜西省岐山縣林業工作站,陜西 岐山722400)
近10年來,岐山縣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優質高效豐產”的原則,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主題,突出重點區域,對該縣自1999年以來退耕還林建設的低質低效核桃園進行高接換優技術改良,推廣繁育核桃新品種包括香玲、遼核4號、西扶2號,以達到提早結果、提高核桃單產和產品品質,增加林農收入,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核桃高接換優技術改良項目由岐山縣林業局牽頭組織,由岐山縣林業工作站具體組織實施。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把發展核桃為主的干雜果經濟林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對岐山縣自1999年以來的退耕還林建設低質低效核桃經濟林進行了高接換優豐產技術改良,截至2011年底,全縣共改良核桃總面積達到2.9萬畝。
(1)2009年在棗林鎮張家溝村、賈家村推廣5000畝,建立了優質核桃采穗圃,為高接換優提供良種保障。
(2)2010年在蔡家坡宋家窯村、故郡鎮西方村推廣1.5萬畝,建立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了優質核桃特色產業的發展。
(3)2011年在蔡家坡鎮龔劉村、永堯村、鳳鳴鎮陵頭村推廣核桃高接換優豐產技術1萬畝。
自1999年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岐山縣的的核桃栽植面積逐年擴大,至2006年共栽植核桃面積5萬畝,2009年在全省大力栽植干雜果經濟林政策以及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號召下,該縣自2009~2011年利用3年時間對原來的低質低效核桃林進行了高接換優技術改造,截至2011年底改造面積共3萬畝,有效面積2.9萬畝。先后在祝家莊鎮張家村、宮里村、鳳鳴鎮楊村、陵頭村,棗林鎮張家溝村和賈家村,蔡家坡鎮宋家窯村和龔劉村,故郡鎮西方村進行了實驗示范,成果顯著,成活率達到95%以上,形成了以千山南麓、秦嶺北麓、渭河北坡、七星河流域為主的核桃經濟林帶。
核桃經過高接換優技術改良后,嫁接后的核桃樹第3年就有望達到豐產,每株產量約50kg,出仁率85%,最高可達90%,年平均生長量達0.8m,最高主枝可達2.5m,并且核桃外觀整齊,色澤美麗,在本地市場上價格明顯優于一般核桃,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可達到良好的科技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在實施本項目的過程中,通過技術示范大力推廣新技術,把新科技成果引入普及到核桃種植、加工生產的一系列體系流程中,使該縣核桃產業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引導該產業走上一條健康協調的發展軌道上來。此次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項目區域覆蓋到該縣5個鄉鎮的9個村,2009~2011年直接參與核桃種植、生產的農民涉及8個村,3413人,輻射帶動農民3080余人。直接參與項目的農民人均項目收入增加168元。
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豐厚的社會效益。不僅可為市場提供環保型、生態型的核桃系列產品,更重要的是填補了核桃產業加工的市場空白,同時可以安置閑散勞動力就業,并帶動14000戶農民發展核桃生產,從而形成公司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這樣,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從而推動岐山縣經濟健康發展,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富民強縣、改善人居環境、構建社會和諧,將起到重大作用。項目的實施,極大的提高了森林覆蓋率,促使水保措施、灌溉措施、林地管理都能更上一層樓,達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改善生產條件和改善自然景觀的良好效果,能與當地生態林聯為一體,改善當地小氣候,改變人居環境。
退耕還林以來栽植的核桃大都是實生苗,遺傳性狀不穩定,掛果晚且產量低,品質劣,導致經濟效益低。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在岐山縣林業局的帶領下,林業工作站組織技術力量,自2004年開始,在京當鎮張家村引進核桃新品種,進行高接換優試驗,共嫁接苗木2000余畝,成活率達95%,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為了推廣這一先進技術,2007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翟梅枝教授聯合,在棗林鎮張家溝村成立了岐山縣棗林鎮核桃產業協會,進行高接換優技術培訓,培訓技術骨干50名,嫁接2000余畝,并建立了200畝優質采穗圃。2010年在蔡家坡鎮的宋家堯村以及故郡鎮的西方村、2011年在蔡家坡鎮的龔劉村和永堯村、鳳鳴鎮的陵頭村進行了“核桃高接換優技術”推廣、示范,效果顯著,成活率達到95%以上,嫁接苗木第2年就可以掛果,第3年就有收益,共改良低質低效核桃林3萬畝。這一技術的引進成功引起了岐山縣林業局和縣科協的高度重視,將該項技術列入全縣林業實用技術培訓之一,相繼在全縣得到了推廣應用。2009~2011年聘請省、市專家采取集中培訓、實地輔導及現場演示的方式,成功舉辦了20余次培訓,共培訓3600余人次,主要內容包括:核桃樹夏季田間管理技術、核桃樹秋冬管理、核桃病蟲害防治、核桃施肥方法等。
在陜西省大力栽植干雜果經濟林政策的號召下,按照岐山縣核桃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采用政府引導、示范帶動、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工作思路,將核桃經濟林栽植作為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興林致富、增加生態效益的最有效途徑。岐山縣林業局為群眾提供“四免服務”,即:免費提供苗木,免費嫁接、免費覆膜、免費技術服務。栽植苗木選用遼核4號、香玲、中林2號等優良品種,采取統一規劃放線、機械打坑栽植、科學管理,全面提升示范園區建設標準,截至2011年底,在鳳鳴鎮、京當鎮、故郡鎮、蔡家坡鎮、益店鎮共嫁接改良栽核桃面積2.9萬畝,使核桃產業成為促進該縣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新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1]田富貴.影響核桃高接換優的因素調查與分析[J].北方園藝,2011(6).
[2]原雙進,劉朝斌.核桃栽培新技術[M].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楊 源.云南核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辛 國.核桃嫁接換優技術[J].西北園藝,2000(1):18~19.
[5]曹尚銀,郭俊英.優質核桃無公害豐產栽培[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