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衛,許丹菁,高興歡,蔡成亮
(1.南京工業大學,江蘇 南京210009;2.南京工大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210009)
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了《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技術導則》,并開始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制度,接著上海、重慶、江蘇等相繼出臺了地方的能效測評標識標準和《建筑能效標識技術標準》。在穩步推進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工作過程時,研究實際民用建筑能效測評過程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提出建議,對進一步建立并完善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技術和民用建筑能效測評質量控制有一定現實意義。
建筑能效標識應以建筑能效測評結果為依據進行標識。建筑能效測評是前提,標識是目的。
建筑能效測評是對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統效率等性能指標進行檢測、計算,并給出其所處水平。建筑能效測評的主體是建設主管部門認定的建筑能效測評機構。
建筑能效標識是將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統效率等性能指標以信息標識的形式進行明示。建筑能效標識的主體是建設主管部門。
《建筑能效標識技術標準》中規定建筑能效標識應在建筑物竣工驗收之前進行。在建筑物正常使用后應進行建筑能效實測評估。但測評與標識的時間節點還是比較抽象不清晰。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應包括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標識和建筑能效實測值測評標識兩個階段。
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標識應在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之前進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標識應在改造工程竣工驗收之前進行)。建筑能效實測值測評標識應在建筑物正常使用后進行。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報告》提交后,建設主管部門依據《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報告》核發建筑能效測評標識證書和標志。
在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中常出現將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與節能設計計算混為一談,讓軟件的研發單位和能效測評機構的技術人員如在云里霧里,所以分清楚二者的關系對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是有意義的。
民用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標識的建模計算,用于量化計算民用建筑的能耗水平和節能率,為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提供基礎項能耗數據。
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是通過軟件對測評標識建筑和基準建筑(一般取20世紀80年代初的建筑)進行縱向模擬計算的比較,從而得到測評標識建筑能耗及節能率。
建筑節能設計計算根據軟件提供的大量不同保溫體系的墻體、屋面和樓板類型,查詢各種保溫體系的適用范圍和特點,并完成所有相關的熱工計算;通過計算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和窗墻比等參數,讀取在建筑設計中的各種門、窗、墻、屋面、柱、房間等設計參數,并根據節能設計標準規范進行校核驗算。
建筑節能設計計算主要是為驗證節能設計是否符合國家及當地規范的要求(節能50%或者節能65%),并輸出當地節能審查所需的報告,不同地區的計算方法和評價方式各有不同。
基礎項能耗計算是能效測評軟件根據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以及現場檢測的熱工性能參數進行計算的;而建筑節能設計計算是為了滿足節能是否達到50%或65%而進行的圍護結構涉及的各種設計參數的選擇和確定。二者的關系:建筑節能設計計算關注的是達到國家及當地規范的節能要求,能效測評基礎項能耗計算關注的是實際計算出的能耗和節能率,二者是一個逆向過程。
資料收集是民用建筑能效測評的重要前提,然而諸多的原因會導致資料收集不完整,讓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工作難以順利展開。
申請建筑能效標識應具備下列資料:項目立項、審批等文件(土地使用證、立項批復文件、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建筑施工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及審查意見;全套竣工驗收合格的項目資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圖紙;與建筑節能相關的設備、材料和部品的產品合格證;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項目圍護結構部品熱工性能及產品節能性能檢測報告,門窗可提供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證書和標簽;節能工程及隱蔽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記錄和驗收報告;供暖空調系統運行調試報告;應用節能新技術的情況報告;滿足建筑能效標識規定項中計算和其他所需要的資料。
申請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時,應具備下列資料:供暖空調能耗計量報告;與建筑節能相關的設備運行記錄;應用節能新技術的運行情況報告。
由于建筑的過程非常復雜,取決于很多因素,而在實際資料收集中,民用建筑能效測評的節點對收集資料內容的影響,是項目竣工前還是項目竣工后,是節能分部工程竣工前還是節能分部工程竣工后,模糊不清。
建設單位對能效測評工作流程、內容不了解,導致資料收集不完整及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檢測單位對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工作的理解不深,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資料收集的經驗不足。
(1)調整簡化所需資料。建設項目基礎文件資料省去,民用建筑能效理論值測評標識資料如項目立項、審批等文件(土地使用證、立項批復文件、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和建筑施工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及審查意見可以考慮省去;增加建筑節能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及審查意見;全套竣工驗收合格的項目資料、節能工程及隱蔽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記錄和驗收報告合并為建筑節能分部工程全部驗收資料等。
(2)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宣傳和培訓。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檢測單位的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進行宣傳和培訓。
(3)建立資料收集機制。將該項工作納入工程項目管理體系,通過能效測評機構提供所需測評資料目錄,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檢測單位進行資料的收集。
(4)現場核查取證代替不足資料。方法是施工現場實地照片取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議廳.DGJ32/TJ 135-2012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S].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3]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DGJ32/J 96-2010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T 288-2012建筑能效標識技術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