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艷 陳立新 李曉光
(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43)
企業研發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
楊麗艷 陳立新 李曉光
(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43)
航空發動機作為制造業王冠上的明珠,要實現自主創新、協調發展,就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近年來,中航工業黎明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加以推進,緊密圍繞“技術基礎管理、技術能力提升、科技人才培養、聚智平臺建設”,探索構建開放式的研發體系,公司研制能力得到了提升。
企業;研發;體系;探索 實踐
技術基礎管理是企業建立良好生產技術秩序、促進科研生產科學、有序、優質、高效運行的保障。近年來,隨著產品由過去的單一機種變為多機種生產、研制、修理,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生產過程和制造工藝越來越復雜化。強化技術基礎管理,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是有效控制產品技術狀態的基礎。
組織對產品研制的全過程進行系統梳理,深入優化技術業務流程和制度體系。通過分析業務活動輸入輸出的內在聯系、引用文件的邏輯關系、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強業務的執行力等方面,將技術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查找出業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夯實技術管理的基礎,技術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為降低型號研制風險、消除制造能力瓶頸,公司組織開展了制造成熟度評價方法探索工作,并不斷擴大評價試用范圍,以某發動機為載體,對其材料、技術、過程控制等六方面涉及技術的條款進行了評價,制造成熟度評價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制造成熟度評價工作地開展,初步為公司自主評價產品或工藝技術開發項目的制造成熟度、梳理項目風險、查清能力短板、健全管控體系提供了一套實用、適用的方法。
公司緊緊圍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續提升企業創造價值能力”這一目標,持續升級技術創新評價標準,不斷補充和完善技術創新評價標準內容。目前,公司評價標準由以往的“晉級達標”改為“達標晉級”,新的技術創新評價體系由否決項、技術基礎管理能力評價、專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三部分內容組成。否決項是對各單位技術創新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允許觸碰的底線,是技術基礎管理能力評價和專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基礎。技術基礎管理能力評價包括技術基礎管理 、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3方面內容,采取扣分的方式進行評價。專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包括工藝技術水平及產品制造能力2方面內容,采取加分的方式進行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各單位技術創新積極性。
通過開展全新的技術創新體系評價,公司將進一步提高技術基礎管理、信息化應用水平,制造技術能力將得到持續提升,同進可以加快技術人才隊伍培養,拓展產學研工作,促進公司綜合技術實力地全面提升。
公司按照發動機部件和支持技術梳理了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建立了“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圖譜”。技術圖譜具備多維立體的制造技術展示功能,能夠按照“部件—零組件—制造技術”的方式展現制造技術以及制造技術發展方向;可以快捷、準確地為科研生產提供有針對性的數據支持;能夠系統識別專業技術短板引導技術發展方向,并對制造技術實施過程進行動態跟蹤。
公司還將在技術圖譜建設中體現自主創新與產學研合作,體現技術規劃與實施發展,體現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使技術圖譜成為技術研究發展決策的依據和產品進步的技術指南。
為掃清型號研制技術障礙,公司圍繞科研服務生產,定期組織開展技術問題梳理,系統收集偏移技術要求動態信息,建立瓶頸技術問題庫,形成了問題“自下而上”、立項“自上而下”的課題管理模式。通過采取嚴格課題立項要求、開展立項交流、制定課題成果應用原則等措施,增強了技術立項的挑戰性,引導公司技術攻關和科研立項的方向,實現企業有限資源與科研生產的有效匹配。
人才企業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動力,是科技創新中最具能動性的要素。多年來,公司不斷拓展、創新和豐富技術人員隊伍的內涵,實現了“企業效益、員工效率和技術人員工作效果”的同步提升。
多年來,公司一直在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人員成才模式,先后啟動了“雙百”工程、“高新技術”工程,設立專項津貼,初步建立了技術專家隊伍,率先打破了分配制度的“大鍋飯”,開創了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新局面。通過實施“長家分離”政策,形成了技術管理干部和技術專家雙重人才培養通道,極大地調動了專業技術骨干的積極性,徹底打破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為技術人員職業生涯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司在專家崗位設置、專家發展空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探索。通過對技術隊伍專業構成、職級分布、學歷層次、年齡架構等進行系統分析,以系統建設為主線,以專業發展為支線,逐步形成了獨具黎明特色的技術專家結構樹。并持續對其數量結構、專業結構進行優化,技術專家隊伍建設與公司發展的契合度得到了持續提升。
公司立足“面向技術瓶頸、面向價值創造、面向行業制高點”,堅持以“需求為基礎,項目為核心,企業為主體,實效為根本”的基本原則,做實做強“聚智”平臺。成立了國有大型企業首家院士工作站,并高度重視對院士工作站內涵的拓展。通過開展邀請院士做學術報告、技術指導和聯合攻關等活動,實現了院士發揮專業才智和助推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雙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十年來,始終堅持有計劃地招收博士后入站從事高端技術研究工作,解決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并為公司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科研項目團隊。通過與國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開展科研課題攻關,公司基礎研究能力及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決定未來發展方向,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站在新的起點,航空企業要扎扎實實開展研發體系建設,迅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推進新時期的航空建設。
[1]企業研究院技術研發體系構建的理論與實踐[J].神華科技,2012(05).
F2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