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如今有一種現象: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在履新之際,總愛借助現代資訊手段發布履新誓言。誓言無非是廉潔自律、勤政愛民之類,大都和一名黨員的入黨誓詞相一致。實踐證明,想讓誓言保持恒溫,僅靠自律還不夠,還要靠強勢監督的他律。
缺乏有效監督的誓言,時間長了就會被冷卻和遺忘,宣誓人也會背離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丟掉一名黨員的政治本色和優良作風。最典型的當屬河南省四任交通廳長。在這里有必要“重溫”一下他們的廉政誓言。曾錦城在任時曾以寫血書的方式給河南省委表白:“我以一個黨員的名義向組織保證,我絕不收人家的一分錢,絕不做對不起組織的一件事……”張昆桐一上任就提出口號:讓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繼任者石發亮提出:“不義之財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第四任廳長董永安發誓:“要秉公用權,謹守廉潔之節;要生活正派,始終做到清正廉潔。”
錚錚誓言猶在耳邊,但宣誓的人卻身陷囹圄,成為笑柄。這一系列誓言的冷卻告訴我們:面對利益的紛紛擾擾、誘惑的無孔不入,讓入黨誓言、從政誓言、廉潔誓言保持恒溫,僅靠拍胸脯表態、靠個人自我約束遠遠不夠,還必須大力建設監督文化,實施強勢監督,真正讓領導干部不敢違背誓言,或在違背誓言時能夠被法律和輿論抓住。
讓誓言保持恒溫,輿論監督是個寶。有的領導干部戲言,現在出門,香煙、手表、眼鏡最好不帶。這說明,部分領導干部對輿論監督是排斥的,也是有所懼的。就目前而言,輿論監督還是相對強大的監督力量。無論“天價煙局長”周久耕,還是“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等,他們的落馬,都離不開網絡監督的功勞。輿論監督具有“蝴蝶效應”,能夠從蛛絲馬跡中發現貪腐行為,應該很好地成為一種政治參與形式。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自覺接受輿論監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以很好地避免違背自己的誓言和宗旨。
與輿論監督的過熱相比,少數黨組織內部的監督卻“過冷”。有些人對上級哄著、抬著,對下級順著、護著,對內部藏著、掖著,不愿意說真話、提意見。還有的不能正確對待監督,將上級監督看作對自己不信任,將同級監督看作跟自己過不去,將下級監督看作是吹毛求疵。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都是老好人。這種內部監督弱化的結果往往是錯誤一起犯、好處一起得,很多窩案串案皆由此而來。須知,監督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被監督是一種福氣和榮耀,接受監督是一種美德和智慧。一個組織內部的強勢監督,不僅可以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健康環境,還能讓黨員干部的成長受益、家庭受益。
誓言的恒溫,最終離不開監督機制的完善。湖南常德市原紀委書記彭晉鏞在獄中坦言:自從擔任市紀委書記以后,自己作為“一把手”都能說了算,根本沒有人監督自己。彭晉鏞的話,從一個側面道出了監督機制的無力。現行的監督機制,多是同級監督,監督的作用十分有限。對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來說,如果上級監督流于表面,同級監督顧慮重重,下級監督紙上談兵,群眾監督水中望月,他就可以為所欲為,把黨員誓詞、廉政誓言統統拋在腦后。避免這種現象,需要建立完善監督機制,讓人人都明白監督誰、監督什么、如何監督,真正讓制度監督這把利器硬起來,讓監督嚴肅化常態化長效化。
信息化時代,領導干部是否履行誓言、踐行宗旨,將會聚集越來越多的目光。莫到鐵窗才掉淚。更好地讓上級、同事、媒體、家人有效監督自己的言行,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