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李 崔茂君
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四川資陽 641300
在臨床工作中,麻醉蘇醒恢復延遲并不少見,2009年7月—2010年3月,該科共實施了氣管插管全身麻醉402例,其中非顱腦疾病麻醉患者發生蘇醒恢復延遲19例,占4.73%。正確判斷麻醉后蘇醒延遲及其病因,才能進行有效的對因治療。現回顧性分析該院19例麻醉蘇醒延遲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總結經驗,指導臨床應用。
本組19例患者,男8例,女11例;年齡2個月~82歲,平均年齡(43.76±3.86)歲;ASAI級6例,ASAII級8例,ASAIII級5例。所有患者術前均為清醒的非神經外科患者。
本組19例患者均采用靜吸復合式全身麻醉,靜脈給予芬太尼、丙泊酚以及萬可松誘導后,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中給予機械通氣,吸入1.5%異氟烷,并且在術中間斷補充萬可松以及芬太尼。藥物的用量控制在常規治療范圍內,手術結束前進行皮膚縫合時停止給予麻醉藥物。本組19例患者,手術歷時1.5~6 h,蘇醒延遲時間2~10 min。
19例麻醉蘇醒恢復延遲患者,6例為全身麻醉藥物相對過量;2例術前合并慢性貧血,而術前術中未得到及時糾正;3例術前合并高血壓及肝腎功能障礙;2例患者術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礙;3例年齡在80歲以上,術前體健;1例患者術中體溫偏低,2例患者術前為重癥糖尿病患者。
經過緊急處理,19例患者均蘇醒,未遺留嚴重并發癥,均安全度過恢復期。
3.1.1 麻醉方面 ①麻醉藥物過量,導致藥物作用的時間延長:包括麻醉藥物的絕對過量和相對過量兩組情況。②麻醉用藥的種類或給藥的時機不正確。③麻醉藥間的相互作用:吸入性麻醉藥可以使非去極化肌松藥的用量減少,時效延長;阿片類藥物與丙泊酚間存在明顯的協同作用,丙泊酚可增強阿片類藥物的呼吸抑制作用,阿片類藥物可增強丙泊酚的循環抑制作用。④其它非麻醉性藥物可加強麻醉藥物的作用:許多抗生素能增強肌松藥的作用。
3.1.2 手術方面 ①低二氧化碳血癥:手術過程中,長時間使用人工過度通氣,可使體內的CO2排除過多,造成低CO2血癥。②高二氧化碳血癥:術中呼吸管理不當,鈉石灰失效,麻醉劑單項氣流活瓣失靈,呼吸回路機械無效腔增大100 mL,都可導致CO2蓄積。③腦缺氧:術中由于各種原因所致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或慢性缺氧。當PaO2<7.98kp或SaO2<75%,可導致腦組織缺氧,并可出現意識障礙。顱腦手術對中樞的刺激,以及術后并發腦水腫和腦血管意外等,也會造成術后蘇醒延遲。④嚴重水、電解質紊亂: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在補液過程中不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導致水鹽代謝紊亂。當患者血鈉濃度高于160 mmol/L或低于100 mmol/L時,均可引起意識障礙;當患者的血鉀濃度低于2 mmol/L時可并發心律失常;血鎂濃度低于2 mmol/L也可導致意識障礙;大量輸入低滲性液體可導致水中毒,可伴有昏迷和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⑤低溫:室溫過低,大量輸入低溫液體或血液,加上麻醉后肌肉松弛產熱來源減少,從而導致低溫。低溫會對患者的意識恢復造成影響,延長麻醉藥物的作用時間;低溫還可影響肌肉和肝腎等血流量,影響肌松藥的代謝,消除酶的活性,同時肌松藥的敏感性增強,藥效時間延長。
3.1.3 患者個體方面 (1)個體差異:一般來說,老年人隨著大腦逐漸萎縮,反應較遲鈍,對麻醉藥物的敏感性增強;而新生兒由于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呼吸的調節功能不全,容易出現術后呼吸抑制。(2)貧血:若術中失血量較多時,導致血漿中血紅蛋白的含量低于20~50g/L時,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而慢性貧血患者的腦耐受低氧的能力雖然較強,但術后蘇醒延遲。(3)糖尿病患者: ①糖代謝紊亂出現的低血糖休克昏迷:由于患者誤用過量胰島素或潛在的胰島素瘤所致的低血糖等,當小兒的血糖濃度<2.78 mmol/L、成人血糖濃度<2.2 mmol/L時,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②糖尿病酮癥昏迷:當重癥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不足時,患者的血糖濃度可升高達16.65~27.76 mmol/L,尿糖及尿酮體呈陽性,患者的血酮體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③非酮癥性高滲性糖尿病昏迷。
①進行麻醉前,應全面了解麻醉藥物的藥理特性,還應了解藥物間的相加及協同作用,根據患者及手術方式合理使用麻醉藥。②合理調整麻醉藥物的停藥時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手術時間、藥物作用特點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合理選擇或終止藥物。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對可能引起術后蘇醒延遲的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③麻醉期間避免低氧血癥并預防水、電解質紊亂發生:在麻醉過程中,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氧,并監測血氧飽和度,及時糾正低氧血癥及CO2異常。
綜上所述,引起麻醉后蘇醒恢復延遲的原因較復雜,可以是單因素作用,也可是多因素引起。因此,在進行麻醉前,麻醉醫師應具有高度責任感,綜合考慮患者病史、麻醉藥物的藥理作用等,合理調整麻醉藥物用量,避免麻醉意外產生。
[1]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5,1037.
[2] 劉白莎.全麻蘇醒延遲1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3(9):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