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紅
蘇州工業園區跨塘衛生院,江蘇蘇州 2151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和可以治療的常見疾病,其特征是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伴有氣道和肺對有害顆粒或氣體所致慢性炎癥反應的增加,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近端氣道、外周氣道、肺部實質或血管中,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肺部炎癥或反復損傷[1]。COPD病程可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癥狀明顯加重,出現明顯咳嗽、咳痰,胸悶、喘息,可伴發熱等炎癥改變,常發生多種并發癥。在臨床中,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空腹血糖具有非常明顯的變化。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空腹血糖情況進行研究,現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加重患者122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年齡54~90歲,平均年齡77.5歲。選取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COPD診斷標準。
①患者在近期1個月內使用糖皮質激素,使用機械進行通氣;②存在嚴重支氣管哮喘或其他呼吸性急癥患者;③既往存在糖尿病患者。
根據患者臨床資料和臨床數據進行對比,對患者入院第1天或次日進行空腹靜脈血糖檢測以或空腹末梢血糖檢測。部分血糖增高患者進行空腹靜脈血取樣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①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圍<6.1 mmol/L有57例,最大年齡90歲,最小年齡54歲,平均年齡79歲。其中2例有肺心,2例有心功能不全。
②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有26例,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56歲,平均年齡73歲。其中5例有心功能不全,2例有肺心病,2例有腎功能不全,1例有心房纖顫。
③空腹血糖≥7.0 mmol/L有39例,最大年齡86歲,最小年齡67歲,平均年齡77.8歲,血糖最高病人為11.27 mmol/L,部分病人查糖化血紅蛋白在正常范圍,8例病人合并有肺心,12例病人合并有心功能不全,2例病人有心房纖顫。
給予常規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痙平喘、以及有合并癥患者糾正呼吸衰竭、防治心功能不全、保護臟器功能、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治療。對其中血糖升高患者采取個體化治療,進行沙丁胺醇等霧化吸入,部分病情較重患者在動態監測血糖情況下采取甲潑尼龍靜脈推注。所有血糖增高患者均未使用降糖藥物進行血糖干預。
選取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合并癥基礎上,根據血糖情況采取個體化治療后病情均趨穩定,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圍<6.1 mmol/L患者平均住院天數6.8 d,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患者平均住院天數7.1 d,空腹血糖≥7.0 mmol/L平均住院天數8.1 d,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前血糖大多恢復正常,5例患者存在血糖異常,但低于7.0 mmol/L,出院后門診隨訪復查空腹血糖正常,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癥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和可以治療的常見疾病,伴有氣道和肺對有害顆粒或氣體所致慢性炎癥反應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中一般分為急性加重期與穩定期。穩定期患者癥狀較輕,對機體損傷程度較小[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多為粘液性痰或膿性痰,并伴有明顯胸悶氣喘等呼吸困難癥狀及相關體征,常伴有多種合并癥,部分患者在發病過程中血糖改變明顯。
血糖是人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常規作用下,機體內相關激素相互作用,保持血糖平衡,實現對自身代謝調節。當人體出現病理癥狀時,機體平衡狀態打破、內環境紊亂等很容易導致血糖濃度增高,導致患者出現肝腎等損傷和病變。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特別是有其它合并癥患者存在明顯的血糖應激升高,通過對患者血糖量進行分析可以對患者癥狀進行全面了解,提高對患者的診斷效果,選取合適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確保患者早日康復[3]。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選取患者中半數以上存在不同程度血糖異常狀況,其中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圍<6.1 mmol/L有57例,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有26例,空腹血糖≥7.0 mmol/L有39例,血糖最高病人為11.27 mmol/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其他合并癥患者空腹血糖明顯高于無合并癥患者(P<0.05)。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其他合并癥控制情況下,對患者血糖進行分析后選取霧化治療法及動態血糖監測下進行靜脈激素治療(血糖增高患者均未采取降血糖藥物干預),療效顯著,患者病情恢復均比較理想,期間并無不良反應出現,患者血糖大多恢復正常,5例患者空腹血糖異常(均小于7 mmol/L),出院后門診復查正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癥狀非常明顯,由于老年患者發病不典型、病情發展快、基礎病多,常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嚴重時甚至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分析,特別是患者高血糖等合并癥進行分析,采取及時、合理的綜合治療措施及個體化治療,避免過度治療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對患者的診療效果,減輕患者癥狀,阻止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郭宇,張維杰.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的預后對策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36):56-57.
[2] 吳文彬,陳昌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糖血脂的表達特征[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2,5(5):84-85.
[3] 林武洲,彭德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變化特點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