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奎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自貢 643000
2009年4月6日,國家頒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4月7日又頒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拉開新醫改的序幕。對公立醫院提出了“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的新要求。這也是公立醫院的發展目標。要達到以上要求和目標,對病人進行直接診療的醫療核心業務和為醫療核心業務提供保障的非醫療核心業務同樣重要。
醫院非醫療核心業務,就是除醫療、護理等醫療核心業務和部分行政工作以外的行政后勤工作。其運行的成本、效率、質量、模式將直接影響醫療核心業務的有序開展和醫改目標的實現。醫院非醫療核心業務的理念是以醫、護、患為中心,目標是為醫療核心業務提供安全、有效、及時、經濟的服務。非醫療核心業務如何應對新醫改,面臨巨大的壓力,對現有非醫療核心業務管理模式提出嚴峻挑戰,必須探索專業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的非醫療核心業務管理道路[1]。
新醫改提出的“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的要求。
患者不僅關注醫療核心業務,同時也關注醫院的流程、環境、服務等非醫療核心業務的質量、效率、安全。
醫療核心業務的高速發展,專業化、專科化、精細化的要求同相對落后的非醫療核心業務管理之間的矛盾。
非醫療核心業務缺乏成本效益觀念,缺乏經營管理理念,缺乏全行業統一可行的服務標準的現狀同現代醫院管理之間的矛盾和依法從業的要求。
非醫療核心業務管理大概歸納為自主管理型、聯合管理型和外包型三種[2]。但無論何種模式,“社會化”都被認為是搞好非醫療核心業務的必備元素?!吧鐣笔欠轻t療核心業務擺脫高投入、高投訴、低效率、低質量、低回報的必由之路。
“社會化”是一種管理理念,將非醫療核心業務交給社會,實行外包、聯合管理,不算真正的社會化。核心的是要在非醫療核心業務中引入競爭機制,把非醫療核心業務與社會上相同服務項目進行比較,作到服務理念、服務標準、服務質量、服務價格與社會的接軌,也就是社會化的管理模式,是管理的社會化,而不是簡單的服務主體的社會化[3]。
非醫療核心業務是除醫療、護理等醫療核心業務和部分行政后勤工作以外的工作。即醫院的保潔、配送、布類制作、洗漿、餐飲、綠化、污水處理、醫療垃圾、房屋維護、能源供應、樓宇、停車場、保衛管理等工作。以上工作在社會上都有專業化服務行業,都可以找到可以參照的管理及服務標準,完全可以引進社會化管理模式。
2.3.1 樹立成本意識,控制非醫療核心業務的成本醫院非醫療核心業務工作的核心價值,體現在節約與服務功能上[4]。如果醫院什么都做,會產生高昂的研發、培訓、管理和設備的投入等費用,這些費用,醫院都會試圖轉嫁到患者身上,這將加劇“看病貴、看病難”的現狀,不符合新醫改的要求。而專業化的服務提供商通過規模效益、集約化管理、專業化團隊和現代化設備等優勢來降低服務成本,進而達到控制費用的目的。
2.3.2 實現非醫療核心業務人員“零編制”,靈活用人機制 伴隨醫院設施設備的現代化和專業化,現有非醫療核心業務人員無法為醫療核心業務提供安全、有效、及時的服務。而專業化的服務提供商,有充足的人才儲備,雄厚的技術和設備力量,隨時滿足需求。醫院實現此類人才的“零編制”,實現靈活的用人方式。
2.3.3 促進醫院流程再造,提高非醫療核心業務的質量醫院需要服務流程再造來節約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由于專業的服務提供商已經根據國際或者行業標準對醫院的流程進行充分再造,可以迅速實現收益的再造和流程的優化,提高非醫療核心業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2.3.4 共享投資,分攤醫院面臨的風險要完全滿足非醫療核心業務的從業要求,醫院將面臨依法從業、人事政策、勞務糾紛、醫患矛盾等風險,否則將加大財務負擔,不利于核心業務的發展。而專業的服務提供商的投資是面向全行業作出的、代表多個客戶作出的,它可以完全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這種共享投資分散了醫院風險。
2.3.5 充分利用醫院有效資源,專心作好醫療核心業務醫院的人、財、物、時間資源都是有限的,非醫療核心業務社會化可以將醫院有限的資源進行集中,并轉移到醫療核心業務部門,集中精力作好醫療核心業務工作,提高醫療核心業務水平,為患者服務。
2.3.6 借助外力,擺脫醫院自身管理困難的工作在醫院管理中,有的工作靠醫院自身進行管理十分困難,根本管不好,甚至失控。這些問題交給專業化的服務提供商,利用社會資源便迎刃而節。
綜上,非醫療核心業務工作的服務質量、效率、成本、安全將直接關系到醫院整體的運行能力和外部形象,同時也是醫院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5]。在現有體制下,將這些工作推行社會化管理模式,使服務理念、服務標準、服務成本與社會的接軌,能夠達到安全、有效、及時、經濟的非醫療核心業務目標,能夠促使醫院運行機制的轉變,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和“公立醫院必須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符合新醫改的要求,能夠促進公立醫院發展。
[1] 高黎,吳衛.醫院后勤管理改革發展趨勢[J].中國病案,2012(12):51.
[2] 張偉.從開源到節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95-197.
[3] 黃冰久.淺析醫院后勤管理中節約與服務的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