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華
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中港鎮中心衛生院,江西撫州 344412
農民工是指那些從農村進入到城市,并且依靠為別人工作來謀取收入的一個非農業的社會群體。由于該群體的流動性比較的大,則導致的傳染源就比較的多,而且對其病例的發現和檢測就出現了相對的困難,因此極易導致耐用結核的產生[1]。為了能夠充分調查農民工對結核病防治知識、態度以及行為,從而探討不同措施對農民工的結核病防治措施的影響,對此作出以下研究,研究選取某農村的1000名民工,所有民工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以準則,將這些民工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關于結核病的一系列知識傳輸,如:發傳單,知識性講座,以及電視和廣播等,先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研究選取某省農村的1000名民工,所有民工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以準則,將這些民工作為研究對象。男性400人,所占比重為40%,女性600人,所占比重為60%。所選對象年齡在15~20歲之間的有200人,所占比重為20%,年齡階段在21~30歲之間的有300人,所占比重為30%,年齡階段在31~40歲之間有200人,所占比重為20%。年齡階段在41~50歲之間的有200人,所占比重為20%,其余對象的年齡均在51歲以上,所占比重為10%。
年齡最低的為15歲,最高的為65歲。
文化程度在小學以下,包括小學文化程度有10人,所占比重為1%,文化程度為初中階段的有700人,所占比重為70%,文化程度為高中階段的有200人,所占比重為20%,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包括大專的有90人,所占比重為9%。
有300人處于未婚階段,所占比例為30%,有600人處于已婚階段,所占比例為60%,其余100人處于離婚狀況,所占比例為10%。
1.4.1 發傳單 對1000例研究對象進行散發與結核病相關的知識性傳單,渠道主要是通過相關的醫務人員以及農民工單位的相關負責人。
1.4.2 知識性講座 邀請從事結核病行業研究的專業年人士對1000了農民工進行結核病的相關性知識講座。
1.4.3 電視以及廣播 利用一些與結核病知識相關的廣播劇進行宣傳。
1.4.4 問卷調查 對1000名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要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以及對結核病的態度以及行為。②在沒有實行相關行為的干預,你對結核病的相關性知識有對了解。③在施行干預措施之后,你對結核病又有多少了解。④你對那種干預措施帶來的效果更加的滿意。
在干預前,只有9.8%的農民工對結核病的核心信息全部知曉,當在干預措施之后,這個比例增加到35%。兩者具有明顯的差異。在干預前,只有80%的調查者知道肺結核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當對其他的一些核心信息了解卻較少[2]。
在性別方面,女性對結核病的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男性。
在干預前,農民工處于50歲以下,并且學歷處于大專時,這群人對結核病的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最低,但在干預后,當年齡階段為21~30歲之間以及文化程度屬于高中階段這一群體,對結核病的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最高,農民工處于50歲以下,并且學歷處于小學水平時,這群人對結核病的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最低。
在干預措施方面,對農民工進行課題講座的效果明顯高于對農民工進行發傳單和電視廣播的效果好。
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是結核病高發國家之一,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受結核菌感染人數約5.5億,其中傳染性肺結核病患者150萬人,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達到13萬人。
要想徹底提高農民工對結核病的知曉率,首先必須樹立將改變農民工行為作為持久的目標,其次在實習目標時,必須有依據,有計劃,有步驟,分重點的進行干預,如在進行知識性講座時,必須側重于男性,年齡處于31~40歲,51歲以上以及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這樣的群體,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工對結核病的知識知曉率
[1] 劉鴿,馮學山,詹紹康.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流行現狀與預防控制策略[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6):701.
[2] 邢頜.結核病防治知識水平調查方法研究的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3):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