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嵐
大慶龍南醫院,黑龍江大慶 163453
骨量變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的主要特征,這樣導致了骨頭的韌性降低,容易骨折、骨頭變脆,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骨骼疾病。中醫將骨質疏松稱為“骨痹”、“骨萎”。骨量會有明顯的改變,特別是松質骨含量比較多的脊柱、股骨頸和長骨端。因其外觀上發生了變化,那么就其這種變化而言,骨小梁會變細,骨皮質變薄,髓腔增寬。在臨床上我們認為,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講,這類病癥都是由于腎脾方面的虛弱導致的。西方醫學則歸之為激素代謝以及鈣質吸收方面的問題。
腎虛導致骨質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學結構改變。從特征上來說OP的主要特征是骨量減少,但是骨的力學強度的降低才是其的本質。相對于腰椎而言,如果說,其椎體的高度不是原來的狀態,發生了下降的情況的時候,并且,整個的形態有所變化,并且以這種變化為主要體現狀態的時候,這就非常直觀的顯示了一個問題,壓縮程度上椎體前緣較后緣為重。地心引力的作用以及屈曲應力讓人體脊柱椎體前側受到壓應力,這樣就會使前端的受載負荷增加,向前彎矩增加可導致骨質疏松的椎體前窄后寬的楔形改變。退變性腰椎側彎、挺直的主要原因是代謝性骨?。ü琴|疏松和骨軟化),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復比側彎的矯正更重要。另外椎間盤的退化明顯減小了腰椎曲度、骶骨傾斜角和前凸指數,為了脊柱自身的穩定,避免造成骨質增生的發生,椎體內的骨小梁變得稀疏。
要想重新構建骨骼的生物力學平衡狀態,單單依靠攝取激素和鈣劑或者是中醫的中藥和針灸是遠遠不夠的,無法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所以并沒有一個具有中醫特色的規范性療法來治療現在中老年比較廣泛存在的原發性骨質疏松。
中醫治療的精髓在于標本兼治、從整體出發?,F在針對骨質疏松療法大都為腎論治、針藥并施、中西結合的方式。我們在相關的臨床上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電針灸對于保持骨的力學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骨質疏松在治療中主要是防止骨質量的逐漸減少,這個過程比較艱難,各種原因導致了患者的放棄。
短期治療的目標應該是對于減少因為患者骨量減少所產生的腰痛病癥,患者也比較推崇這樣的治療。從腰椎的結構來看,椎間盤軟骨和關節會伴隨年齡增加而產生變化,這也是腰痛的主要原因。而且,人體在非常的疼痛的狀態下的時候,就會發生其機體的活動狀態受限,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腰椎組織的變性、椎間關節攣縮等等情況出現,這也加劇了腰痛的產生,這樣就變成了一個非良性的循環狀態。骨質疏松如果不進行干預治療的話最后隨著骨頭脆性的增加,容易出現骨折,脊柱變彎以及駝背時會有腰疼等感覺。這是由于棘間韌帶的張力以及骨折部位韌帶的炎癥產生的。脊柱變彎以及駝背后的腰背伸展會讓肌肉處于過度伸展的狀態,這樣容易導致疲勞性腰疼以及缺血性腰痛。這類腰痛通常都是當后彎腰或者曲胸膝位時會有疼痛減輕或完全沒有疼痛感,因為背部肌肉張力和肌肉內壓會導致肌肉內血流量的上升。針對老年人的功能性腰痛,對其進行了腰背肌訓練之后,他們的疼痛感有明顯的減輕。所以在治療因骨質疏松而引發的腰疼時,除了服用藥物和物理治療這些常規療法之外,還應該增強患者的腰背肌肉,對其進行有效的鍛煉。
上文提及到骨質疏松的特征是內部為骨折以及骨量減少,所以我認為應該借助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來對其治療,以針灸補腎的方式為主,在輔以推拿按摩來對腰椎進行微調,使其結構力學得到恢復,提高背部肌肉的力量,能夠起到減緩患者的腰痛感,然后由內而外的對其進行治療,遠針進退這樣的治療方式能夠對患者有一個整體的治療。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進行針灸補腎,經臨床觀察取得了由于單純口服鈣制劑的效果。應用隔附子餅灸或隔姜灸,能夠疏經止痛,溫經補腎,益氣固精。
骨頭不如身體其他器官結構那樣代謝周期比較長,通常整個骨重建需要4個月左右,而且并未完全的骨基質狂化,要達到完全狀態還需要4個月左右的周期,所以采用針灸治療通常需要的周期都很長,基本都在半年以上。
中醫臨床中針灸和推拿分屬不同的分科,所以相互之間對于彼此的科學認識都有所不足,這樣就無法將針灸和推拿有效的結合起來用于治療同一病人。本方法將針灸和推拿進行結合,對于中醫中治療骨質疏松腎虛型腰痛疾病可以說是尋找了另一條出路。
如今在治療骨質疏松時,推拿與針灸的研究基本上是分而為之,相互之間的聯系比較少,而且也還沒能夠找一個可以將兩者優點集于一身的優秀治療方案。但是這兩種方法對于治療骨質疏松都有一定效果而且對于老年人來說比較方便和安全,也并沒有太高昂的治療費用,容易被廣大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