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紅
貴陽市長江醫院,貴州貴陽 550000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較為常見的臨床分娩期嚴重并發癥之一。本文對該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產后出血病例進行分析,現將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以及護理措施建議報道如下。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該院婦產科實行分娩手術的產孕婦共526例,分娩后發生產后出血的有10例,占總分娩數的1.9%,年齡20~38(27.22.6)歲。其中,初產婦有7例,經產婦有3例;單胎妊娠有10例,雙胎妊娠有0例;出血量為500~1000 mL的有8例,出血量為1001~1500 mL的有1例,出血量>1500 mL有1例。
回顧性分析我院婦產科分娩后發生產后出血的10例病例的臨床資料,對發生產后出血的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于產后出血的測量,則采用稱重法和面積法結合的計算方法。
通過對10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發現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為主要的因素,有6例,占60%;其次是胎盤因素,有2例,占20%;再次是軟產道損傷因素,有1例,占10%;凝血功能障礙也是一個因素,有1例,占10%。此外,通過對526例產孕婦的年齡結構進行分析,筆者發現年齡因素也可能影響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子宮收縮乏力是引發產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本文研究范圍內,有10例產后出血的出血原因為宮縮乏力,占總數的70.56%。宮縮乏力致使子宮平滑肌收縮異常,從而導致了產后出血。
胎盤因素是引起產后出血的第二位因素。臨床資料顯示,有前置胎盤癥狀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顯著高于無前置胎盤癥狀的產婦。其次,胎盤胎膜剝離不全、胎膜殘留、胎盤植入等因素也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后出血。
巨大胎兒、急產、瘢痕產道等因素會引起產婦軟產道損傷甚至撕裂,在此情況下引起產后出血。此外,在分娩過程中也可能產生產道深部血管組織損傷,往往也會引起產后出血,且此種出血較為嚴重不易控制。
根據臨床資料,年齡因素也是影響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根據統計,在收治的共10368526位孕產婦中:年齡大于35歲的孕產婦有79例,其中出現產后出血的有8例,在79例中占比10.13%;年齡≤35歲的孕產婦有447例,其中出現產后出血的有2例,在447例中占比0.45%,可見年齡大于35歲的高齡孕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比率遠遠大于非高齡孕產婦。筆者認為高齡產婦自身的器官恢復能力、子宮肌纖維彈性、免疫能力有所降低,這些會導致孕產婦宮縮乏力。
針對產后出血,相關護理人員要做好產前護理、產時護理、產后護理三個方面內容。
在產前護理方面,要加強對患者分娩期的觀察,做好宣教、心理護理、理解溝通等工作,解除其思想顧慮,樹立孕產婦的信心,并及時做好孕前檢查等基礎護理工作。
在產時護理方面,積極預防宮縮乏力等癥狀,密切觀察產程進度及產婦生命體征的變化,防止滯產、急產等病癥發生,同時準確收集和測量產后的出血量,若2 h陰道出血量超過200 mL應立即查找原因,并輔助給予正確合理的藥物。
在產后護理方面,首先要根據各種引起出血的原因進行止血;其次還要做好失血性休克等并發癥的防治,密切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并隨時做好急救準備;在產婦停止出血后,還應指導產婦增加營養攝入,保持其會陰清潔,預防感染。
分娩期是圍產期最為關鍵的時刻,在此期間,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在孕產婦的保健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相關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癥狀,準確估計產后出血的發生,一方面,要在產前、產時、產后三個時間維度上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使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能夠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對產孕婦做好相關的宣教和溝通工作,增強產孕婦的自我保健意識,消除其心理上的緊張和畏懼情緒,從而為進一步的診療打下良好基礎。
[1] 郭惠赟.255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97-98.
[2] 彭國慶,何春花,田焱.異常陰道鏡圖像對診斷宮頸癌前病變的價值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0,16(9):992-994.
[3] 王芬芬.產后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6):2206-2207.
[4] 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8-220.
[5] 何永清,王永紅.基層醫院產婦產后出血原因回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