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兒一科,云南曲靖 655000
脾具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它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它之所以被稱為 “人體血庫”是因為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隨著人類對脾臟免疫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外科技術的進步,保留脾臟功能治療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全脾切除脾臟破裂的方法受到挑戰,近年來在外傷性脾破裂的主張實施保脾術[1]。本文回顧2004年6月—2012年6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脾破裂患者66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脾動脈結扎加脾部分切除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2004年6月—2012年6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脾破裂患者66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脾動脈結扎加脾部分切除治療,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齡在10~50歲之間,平均年齡33歲。所有患者損傷程度根據全國脾臟外科學術研討會脾臟損失程度分級標準將其平均為I~Ⅲ級,其中I級15例,Ⅱ級25例,Ⅲ級26例。致傷原因:墜落傷8例,車禍傷41例,刀刺傷7例,打擊傷10例.其中伴有腹膜后血腫、左腎挫裂傷7例,腦挫傷2例,胃腸道挫裂傷3例,胸部損傷(肋骨骨折、血氣胸)4例,肝破裂4例,胰腺挫傷3例。損傷部位:脾上極損傷21例,脾中央損傷8例,脾下極損傷36例,均屬真性破裂。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體征及腹痛。經腹腔穿刺、CT及B超等檢查確診。
所有患者均采取靜脈復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遇到急診時要采用正中或左上腹直肌切口入腹。為了選擇更好的手術方式,先對全腹腔進行觀察,檢查脾臟損傷的具體情況。如在脾部切除手術之后,主治醫師應馬上用左手控制患者閉門,同時,在脾胃韌帶沒有血管位置快速截口,在胰尾處附近將動脈血管分離開來,并進行雙重結扎。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出血,之后再將脾臟托提到切口表面,在脾窩處用紗布塊將其墊起。依據脾臟損傷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應保留脾臟的部位。先將失活破碎的脾碎塊清除,如可以修補的患者則盡量在修補保留。
手術正在進行的時候,盡量避免結扎脾胃韌帶的上級,并將胃短血管保護好,確保脾上級部位的完好。在必要的情況下保留脾下級部位,則應該保留下級脾的脾胃韌帶以及結腸韌帶,同時注意保護胃網膜左血管。
在分離、結扎被切除部位的脾臟脾動、靜脈分支,應保證在距離血運良好的部位大概1 cm處,用鉗夾將缺血的脾臟切斷,并將殘脾斷面血管結扎起來,使用人體可以吸收的外科縫線,將脾臟斷面用褥式交鎖縫合,用電刀片狀燒灼殘脾膈面將脾臟被膜破壞。最后把殘脾用大網膜包囊起來,這樣有利于血供豐富的大網膜與手術后殘脾充分粘接,并建立側支循環系統。
本組無一例手術死亡患者,術后(9 d內)出現早期并發癥患者17例,占25.27%,其中發熱有9例,腸梗阻3例,切口感染3例,脾窩積液2例,均經過對癥治療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現腹腔內再出血、膈下膿腫、血管栓塞等并發癥。在手術后2周以及3個月對患者進行CT或多普勒超聲復查,殘脾顯示均分清晰,無脾內積液、萎縮和壞死現象,密度較為均勻,提示血供良好。
脾臟作為人身體要器官之一,其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對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起保護作用,其中包括免疫、血液的保護。同時,對部分正常或完整的脾臟功能也起到相應的保護作用,不但能增強抗感染抗腫瘤能力,還能維持機體健康,甚至對正處于發育中的青少年免疫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相關研究證明[2],絕大多數患者在脾部切除手術之后,所剩下的余脾組織均可實現脾臟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由于將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對脾損傷患者進行保脾手術應遵循先保命后保脾的原則,因此血流動力學等生命體征平穩是在進行脾部分切除術的前提[3]。應進行全脾切除手術的患者有:休克嚴重、身體情況較差或存在顯著的多臟器損傷、腹腔污染患者。相對于身體生命體征較為穩定的外傷型脾破裂患者,需給予脾部進行脾動脈結扎切除手術是可靠安全的手術方法,切遠期治療效果滿意。
[1]劉昌,劉鋒,陳變玲,等.創傷性脾破裂的診治:附184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7):531-533.
[2]高君,張延峰,丁雪梅,等.外傷性脾破裂現代救治及相關問題[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11):58-59.
[3]唐炳林.保脾治療外傷性脾破裂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