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強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昭通 657000
粉碎性骨折又稱為y型或t型開放性骨折,是一種骨質碎裂為三段以上的完全性骨折,骨折處的粘膜或者皮膚破裂,使得骨折端呈現為暴露狀態。粉碎性骨折出現在股部時,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跛腿現象,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該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對62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療,根據尺骨近端解剖特點采取鎖定解剖鋼板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該院收治的62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1.6歲。左側28例,右側34例。根據骨折AO類型分類:A13例、A28例、B123例、B217例、B36例、C14例、C21例。按照Neer分類:Ⅰ型10例、Ⅱ型34例、Ⅲ型12例、Ⅳ型6例。其中3例患者因肱骨頭粉碎性骨折和嚴重的骨質酥松并肩關節脫位行人工肩關節置換治療,有10例患者因骨折移位很小或沒有移位而采取保守治療。患者骨折原因為聯合性暴力傷21例,直接暴力傷41例。其中車禍傷23例、跌倒后肘部著地13例、高處墜落傷5例、棒棍打擊傷2例、摔傷19例。在手術前患者均進行穿胸位X線、肩正位以及計算機斷層攝片,其中有部分患者進行外旋及腋窩側位X線和攝片肱骨近端的內旋。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全身或頸叢及高位硬膜外阻滯麻醉,患者應仰臥,可將頭抬高20°半坐臥位,在患處下方墊入小枕頭,使肩部稍微向后下垂。在肩內側從鎖骨外1/3處,成弧形切長約10 cm的切口,從下沿三角肌前緣向上臂中部內側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頭靜脈外側0.5 cm處沿三角肌纖維方向縱行切開肌膜后將胸大肌、頭靜肌、肱二頭肌及喙肱肌短頭聯合腱牽向內側,鈍性分離胸大肌與三角肌間隙,將附著于鎖骨的部分三角肌離斷后牽向外側,然后充分將露骨折斷端,清除嵌入骨折斷端的凝血塊及軟組織,切除時要避免對關節囊及肩胛下肌造成損傷,在X線機的監視下,對骨折部位進行密和復位,并使用2枚克氏針進行交叉固定,并使用X線透視,確保復位良好后,用尺骨近端的鎖定解剖鋼板對骨折處進行固定。
術后使用三角巾對患者采用常規性固定,并使用鎮痛泵對患處進行鎮痛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同時靜脈注射抗生素3~5 d,引流拔管時間不得超過2 d。在第二天給予患肢肌肉等長收縮活動,以防止患肢腫脹。為減少和防止關節的僵硬,白天定期解除三角巾懸吊固定,活動關節。在手術3周后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制定并鼓勵患者開始主動進行關節功能鍛煉。每月定期拍片進行復查,對骨折復位以及內固定情況進行觀察了解,一般術后1~1.5年骨折即愈合較好,可將內固定物取出。
術后骨折均獲得骨性愈合,臨床愈合時間最短為6個月,最長18個月,平均9.6個月。所有患者未均未出現血管以及神經損傷情況,僅出現1例術后切口感染患者。患者關節功能恢復優23例、良19例、可7例,優良率為79.03%。本組患者采取隨機訪問,時間為6~18個月,平均10個月。在隨訪期間患者均無傷口感染、骨連上、神經損傷、創傷性關節炎及肘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受傷關節功能良好,所有骨折均得到愈合,并在手術后半年取出內固定物。根據特種外科對肘關節功能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患者在手術后關節功能得到恢復為49例,占79.03%。
粉碎性骨折主要原因是肘部高能量暴力而造成的骨折,其在臨床治療上頗有難度。傳統的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法在治療效果上很難達到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鍛煉的目的。根據尺骨近端解剖特點與鎖定解剖鋼板治療粉碎性骨折可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和病發癥,并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
[1]王靜,姜保國,張培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及肱三頭肌兩側入路內固定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骨科雜志,2009,29(3):235-240.
[2]繆一奇,徐興明.C型肱骨髁間骨折的手術治療研究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8):109,111.
[3]薛榮,季祝永,張文祥.TiNi形狀記憶合金鷹嘴接骨板與張力帶治療尺骨鷹嘴骨折的療效評價[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