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發 趙楊艷
諸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稽查大隊,山東濰坊 262200
為摸清我市餐飲服務單位的基本狀況,諸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11年10月份對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要求對全市餐飲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全市餐飲服務單位。
采用現場調查,并填寫調查表的形式,對各餐飲服務單位逐一調查。
①全市餐飲單位的數量統計。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全市餐飲服務單位共有1230家,其中大型餐館34家,中型餐館240家,小型餐館791家,學校及幼兒園食堂142家,企業食堂23家。
②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合格證和食品安全培訓合格證的情況。全市1230家餐飲單位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1012家,占82.3%;共有從業人員4668人,取得健康體檢合格證的有4180人,占89.5%;持有培訓合格證的有2422人,占50.2%。
③食品從業人員學歷情況。從調查情況看,餐飲業從業人員學歷偏低,全市4668名從業人員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3369人,占72.2%;有高中學歷1038人,占22.2%;有中專學歷210人,占4.5%;有大專學歷以上學歷51人,占1.1%。
④餐飲業場所設置、布局、分隔和面積情況。全市1230家餐飲單位,廚房內功能間(區)設置齊全、布局合理的有631家,占51.3%,食品處理區面積與就餐場所面積之比符合《規范》要求的672家,占54.6%,小于要求的558家,占45.4%。食品處理區設洗手消毒水池的212家,占17.2%;粗加工場所分別設置動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和水產品的清洗水池的有632家,占51.4%。
⑤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情況:具有2個餐用具專用清洗水池的共878家,占71.4%,使用蒸車、消毒柜等熱力消毒設施消毒的923家,占75.0%,采用化學消毒的72家,占5.8%,使用密閉餐具保潔櫥保潔的863家,占70.2%。
⑥環境衛生情況:食品處理區衛生整潔,地面、墻面無積水、垃圾、油污,垃圾暫存容器配蓋者882家,占71.7%。其余單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衛生問題。
⑦加工過程控制情況:用于盛放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或工具區分明顯不混用者 868家,占70.6%,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可能發生交叉污染者332家,占總數的27.0%,無涼菜間及相應的設備、工具、容器違規加工涼菜的325家,占26.4%。
⑧采購、驗收、貯存情況:采購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索證索票齊全的655家,占53.3%;查驗后及時記錄的722家,占58.7%;存放食品做到離墻離地的825家,占67.1%;冷凍、冷藏設施運轉正常,貯存溫度符合要求者1128家,占91.7%;在貯存過程中生熟不分的有251家,占20.4%,1228家能做到食品或原料不與有毒有害物品同場所存放,占99.8%。
從以上調查情況看,目前我市餐飲服務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風險依然存在,問題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①接近半數的餐飲單位存在建筑結構、布局不合理,功能間(區)不全,食品處理區面積偏小的問題。
②從業人員學歷偏低,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我市餐飲業的從業員大多來自市內農村或市外打工者,如前所述,從業人員72.2%的屬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業務素質較低。高學歷企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尤其是缺乏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知識、法律知識、衛生知識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導致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漠,防患意識欠缺,不按規范操作,加大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風險。
③部分中、小單位衛生設施欠缺、衛生狀況不佳,加工不符合《規范》要求。突出表現是缺乏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設施,導致餐具、用具未消毒或消毒后未貯存在專用保潔設施內;粗加工場所未分別設置動物性、植物性食品及水產品清洗水池,或標識不清,不能保證分開使用;涼菜制作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達不到規定要求;餐廚廢棄物不及時清運或盛放容器未配蓋的現象也較多見。
④采購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索證索票不全,不能及時做好進貨查驗登記并建立臺賬。食品貯存也不符合《規范》要求。
[1]熊敏,楊長平,王鑫,等.餐飲業食品安全人才現狀與需求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48-50.
[2]孫琪,吳永旭.對無證經營餐飲企業的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保健,2009(18):755.
[3]黨永忠,代元飚,吳永旭.餐飲業餐具衛生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職業衛生與病傷,2004(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