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柱 原慧榮
吉林市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02
鼻咽癌在我國以華南,西南各省為高發區。目前,同期放化療加輔助化療已成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標準治療模式,但同期放化療不良反應增加,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中藥抗腫瘤藥物具有祛邪而不傷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多種中藥具有放療增敏作用[1-2],配合放化療可以起到增效減毒作用。我們采用艾迪注射液聯合IMRT加同步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6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48例鼻咽癌患者,首診病理證實,均為鱗癌。病理組織類型高分化鱗癌5例,中低分化鱗癌26例,未分化癌17例。KPS>70,按1992年福州分期3期45例,4期3例。KPS>70。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齡40歲(17~64歲)。患者放化療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IMRT:采用調強放療技術,患者仰臥位,身墊平架,頭墊C枕,頭頸肩熱塑面罩固定,增強CT掃描,掃描范圍從頭頂到胸骨角水平,層厚3 mm。靶區勾畫遵循ICRU第50、62號報告原則,頭頸部MRI檢查作為靶區勾畫參考。原發腫瘤為GTV1,頸部腫大淋巴結為GTVnd。CTV1包括GTV1、顱底、翼鄂窩、咽旁間隙、上頜竇后1/3或鼻腔,下界到舌骨水平及上頸部淋巴結引流區;CTV2為中下頸淋巴結引流區。PTV1為CTV1+外放3~5 mm,PTV2為CTV2外放3~5 mm。放療計劃采用9個野共面逆向運算,通過劑量體積直方圖和各橫斷面等劑量線分布進行治療計劃平價,多葉光柵靜態調強方式進行。處方劑量定義為95%PTV接受的劑量,劑量均勻度93%~107%。鼻咽原發灶劑量72Gy,分33~34次6.6周完成。危及器官限制劑量為脊髓<35Gy,腦干50%體積<35Gy腮腺50%<35Gy。②化療方案:放療第一天開始化療,順鉑30 mg/m2,第1~3天靜脈注射,氟尿嘧啶1000 mg/m2,第1~4天靜脈注射;21 d為一周期,放化療期間同步化療2個周期。③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艾迪注射液50 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30 d。
生存率,急慢性毒副反應,副反應分級采用RTOG標準,主要是黏膜,皮膚,血液和唾液腺。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將增強MRI結果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CR+PR為有效。
隨訪至2012年11月,中位隨訪38個月,隨訪率100%,生存日期從患者接受治療之日起計算,采用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率,生存曲線比較應用Log rank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48例患者按計劃均順利完成治療。全組患者的1、2、3、4年總生存率分別為100%、92.7%、85%和79%,1、2、3、4年無疾病進展生存率分別為89%、84.5%、74.7%和61%。
黏膜反應Ⅰ度3例,Ⅱ度25例,Ⅲ度14例,皮膚反應,Ⅰ度31例,Ⅱ度10例,Ⅲ度7例,Ⅳ度0例,血液反應Ⅰ度7例,Ⅱ度3例,Ⅲ度2例,,消化道反應Ⅰ度36例,Ⅱ度7例,Ⅲ度5例,Ⅳ度0例,口干味覺減退Ⅰ度23例,Ⅱ度7例。
三維調強適形放療技術(IMRT)使高劑量區可以在三維方向與靶區形狀一致,適形度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腫瘤控制率和降低周圍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一些早期臨床應用已初步證實IMRT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和區域控制率[3-5]。但鼻咽癌遠處轉移率高,文獻報道初診時遠轉率約5%~11%,AHamd等報道臨床遠地轉移率為36%,而尸檢發現轉移率更高,可達51%。鼻咽癌遠處轉移是主要治療失敗原因之一。之前有資料顯示,采用聯合放化療治療晚期鼻咽癌可以降低腫瘤遠地轉移率,提高局部區域控制率,進而提高總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6]。同步放化療是指在放射治療與化療同時進行,它的作用是化療藥物直接殺傷腫瘤;或腫瘤細胞周期同步,停滯在G2/M期;或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亞致死損傷修復來增加放療對腫瘤的殺傷作用。相比其他方式的化放綜合治療,同步放化療的優勢在于和放療有協同作用,腫瘤血供未破壞,沒有新輔助化療后的腫瘤增值速度加快的現象,放療也不會有延遲的現象。許多研究認為局部區域的失敗與遠地轉移的發生呈正相關,因此同步放化療降低遠地轉移的機制可能是:化療藥物對微小轉移灶的殺滅,并通過提高局部區域控制率來降低遠地轉移率。鼻咽癌同期放化療可提高療效,總生存率可提高8%~30%,但同時急性副反應增加約30%[7]。同期放化療常用順鉑和氟尿嘧啶,這些藥物不但具有細胞毒作用而且有放射增敏作用,但同期放化療毒副反應明顯增加,加重放療并發癥,如急性粘膜反應,臨床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腫瘤不但能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配合放化療可以起到增效減毒作用。艾迪注射液是應用現代科學方法,將重要人參、黃芪、刺五加、斑蝥中所含的抗腫瘤免疫活性物提純制成的抗癌針劑,既可以抗腫瘤又可以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能升高白細胞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對諸如缺氧、輻射、疲勞、中毒等非特異性損害的適應能力,斑蝥的主要成分斑蟊素具有抗癌而不產生骨髓抑制的特點即能直接殺傷腫瘤,又有改善循環,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的作用,血液循環的改善能使腫瘤乏氧成分減少,提高腫瘤放療敏感性,同時對正常組織在放射損傷后的恢復有利,起到放射保護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艾迪注射液聯合同步放化療,可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保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艾迪注射液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療效肯定,患者不良反應耐受好,生活質量改善,治療依從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潘建基,徐鷺英,陳梅,等.安替可配合放射治療鼻咽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1999(8):573.
[2] 李勤,謝艷華,孫紀元,等.中藥艾迪注射液對人食管癌細胞的放射增敏作用[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3(4):356.
[3] Zho C.Improved local control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yngeal carcinoma[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4,60(Suppl 1):317.
[4] Liu MT,Hsieh CY,Chang TH,et al.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lin Oncol,2003,33:501-508.
[5] Wolden SL,Chen WC,Pfister DG,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for nasopharynx cancer:update of the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experience[J].Radiat Oncol BiolPhys,2006,64:57-62.
[6] 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475.
[7] 黃曉東,昌俊林,高黎,等.鼻咽癌同步放化療耐受性研究[J].腫瘤學雜志,2007(5):36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