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纓
新鄭市人民醫院外一科,河南新鄭 451100
顱腦損傷尤其是重度顱腦損傷常由發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進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搶救主要為了保持該類患者呼吸道通暢,由此,氣管切開成功建立人工氣道是治療的關鍵和重要措施,氣管切開術為最可靠且安全的方式,但是,氣管切開術后患者也隨之喪失了呼吸道相應的生理功能,極易引發并發癥,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2]。由此,術后優質護理對于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由此,選擇該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50例氣管切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氣管切開術后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文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50例氣管切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急診入院,且均行氣管切開術。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致傷原因:車禍傷40例、墜落傷6例,其他4例。置管時間為7~36 d,平均時間為(16.4±5.7)d。
國內外均有眾多報道,此處不再贅述。
2.2.1 臨床常規監測 臨床上性氣管切開術患者尤其是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持續性心電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其能提示患者病情的變化,為臨床及時采取搶救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患者意識、生命體征以及瞳孔的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則要立即報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治[3]。患者在氣管切開術后數小時要有專人陪護,密切觀察呼吸、出血、皮下氣腫、縱膈氣腫等情況,及時吸出血性分泌物,對于煩躁患者,要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約束,在必要情況下給予其適當的鎮靜劑。
2.2.2 體位護理 患者在氣管切開術后1~2 d盡量采用平臥位保持舒適體位,而后依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可適當的抬高床頭,有效的促進通氣,增加組織的供氧情況。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為患者翻身、叩背,間隔時間為2 h,同時對患者頸部和套管位置進行細致的檢查,確保套管處于自然正中位,防止出現扭曲擠壓、脫出、位置不當等不良情況發生,預防氣道損傷出血以及呼吸困難等情況的發生,氣管套管系帶采用死結,合理調整其松緊度,在切開術后最初幾天,每班對其進行檢查,預防套管脫落的發生,此時竇道還未形成,一旦發生脫落,則難以再次插入。同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中的相關固定,對內套管進行消毒和更換[4]。
2.2.3 氣道濕化護理 在成功建立人工氣道之后,患者喪失了加濕加溫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進而出現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結等眾多不良事件發生,排痰不暢,進一步加重患者呼吸道阻塞,嚴重影響救治的效果,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生命危象[5]。在護理過程中氣道濕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護理措施,使用持續呼吸機濕化罐進行濕化,溫度控制在32~35℃,必要時可配合超聲霧化吸入法,2~3次/d,20~30 min/次。
2.2.4 吸痰護理 吸痰是損傷呼吸道的另一種方式,由此,對于氣管切開患者行吸痰護理能有效的促進其呼吸道通暢,同時也能有效的減少對呼吸道的損傷,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嚴格掌握相關的技巧,個性化確定吸痰護理的時機。首先觀察患者是否具有吸痰指征如氣道壓力升高,嗆咳、痰鳴音、動脈血氧分壓下降,按需吸痰,減少不必要的操作,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吸痰管要每次更換,嚴格區分口、鼻腔、氣管內吸痰管。吸痰前后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選擇軟硬適中、質地好、外徑小于1/2氣管插管內徑,壓力設定為150 mmHg。吸凈氣管內的痰液,隨后為鼻腔、口腔內,在負壓下緩慢插入到氣管插管內,一旦患者出現咳嗽反射或者插入遇到阻力時,停止插管并退出1 cm左右,松開負壓,邊旋轉邊吸并退出吸痰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10~15 s/次,間隔時間為1~3 min,預防加重患者缺氧和引發顱內高壓。
2.2.5 堵管和拔管護理 待患者呼吸平穩、缺氧糾正、吞咽和咳嗽反射恢復、呼吸道分泌物減少可試行堵管,先堵1/2內套管,如果患者未出現呼吸困難,則可進一步堵塞,在全堵后1~2 d患者均未出現呼吸困難則可拔管[6]。
2.2.6 營養支持護理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大多處于昏迷狀態,不能自主進食,但是機體仍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質,由此,在術后要及時為患者行腸外或者腸內營養支持,維持患者機體良好的營養狀況。另外可以采用留置胃管的方法為患者高提供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且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營養液輸注也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控制注入速度,溫度控制于35~40℃,減少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間隔4~6 h對沖洗胃管,預防胃管堵塞和減少誤吸[7]。
2.2.7 心理護理 患者經過臨床有效治療后清醒,由于不了解自身疾病的預后情況,常會表現出緊張、憂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和情緒變化,擔心出現后遺癥,產生抑郁及恐懼的負面情緒,極大程度影響治療的效果和自身的早期恢復。由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同時和患者及家屬多交流溝通,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另外,盡可能取得其家屬的積極配合,有助于解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和負面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有效地促進其早期康復。
本組入選的50例行氣管切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42例(84.00%)安全度過急性期并順利拔管,4例(8.00%)發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動出院。
重度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主要的護理要點主要體現在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呼吸道損傷,預防呼吸道感染。護理人員在提高自身護理技能的同時增強責任心,嚴密的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以及無菌操作原則,做好基礎、營養、心理護理,及時清除患者痰液,采用有效的氣道濕化并進行嚴密的觀察,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有效的避免氣管切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組中42例(84.00%)行氣管切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均安全度過急性期并順利拔管,其中4例(8.00%)因療效不佳自動出院,4例(8.00%)在術后發生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
[1] 李俊紅.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9):316.
[2] 吳海防.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8):154-155.
[3] 高春香,張俊麗,段玉香,等.重癥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237.
[4] 楊鴦紅,陳曉麗.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的術后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2):492.
[5] 黃改榮.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28):6054-6055.
[6] 田淑華,姚敏,陳忱,等.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229-230.
[7] 李淑林,楊建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8):99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