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兆輝
武器裝備是一種特殊商品,像普通商品一樣,其生產與消費必須經過市場這個中間環節,這就是武器裝備市場。市場是不斷變化的,表現為供需雙方之間的博弈,影響商品交換價格的波動。在我國,武器裝備的價格由軍方代表國家與承制單位議定,不斷變化的武器裝備市場對價格的影響是直接的。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武器裝備市場的現狀,提出價格工作的對策建議,旨在提高武器裝備價格工作的有效性。
武器裝備市場是由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類型以及市場運行機制構成的有機整體,它隨著國家政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變化。近年來,我國的武器裝備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在計劃經濟時代,進入武器裝備市場的供給主體僅限于軍工企業和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研制和生產基本分開,專業分工明確。市場需方為軍隊,國家作為調控者,起到了協調、管理和監督作用,推動武器裝備市場合理運轉。目前,武器裝備的需求方沒有變化,這是由我國的政治制度決定的。近年來,由于國家的積極推動,武器裝備的生產者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軍工科研事業單位不僅限于完成武器裝備研制的事業任務,還組織各種武器裝備的試生產或批生產,這個已經被軍方接受和認可。2005年國務院(國發20053號)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規定: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允許非公有制企業按有關規定參與軍工科研生產任務的競爭以及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從那時起,除了過去的國字號軍工企業和軍工科研事業單位外,軍隊良好的信譽和挑戰高精尖技術的沖動吸引了眾多的民營企業、軍隊和地方院校參與到武器裝備科研和生產領域。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直接導致武器裝備市場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據悉,目前我軍武器裝備競爭性采購項目已占全部采購項目的25%,引入民營企業參與競爭,收到了提升武器裝備質量、降低研制費用,推動軍工企業技術進步等功效。
企業重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普遍現象,是對原有的、既存的企業所掌握和運用的各類要素包括企業本身加以重新組合。軍工企業重組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上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軍工企業中具體的實施辦法叫破產重組,改制完成后原來的××廠變成了××公司或集團,后來國家為了加強國防軍工企業建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成立了十大軍工集團,加強了對軍工企業的管理力度。第二次重組方興未艾,國防科工委于2007年11月15日公布了《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實施暫行辦法》,該辦法是在之前發布的《國防科工委發展改革委國資委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基礎上的細化。據此辦法,軍工企業掀起了又一輪重組熱潮。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并成中航工業,拉開了軍工行業大重組時代的序幕。此后,中航工業將業務劃分為若干板塊,為逐步實現整體上市做鋪墊;兵器工業集團則提出按照“專業化、地域化、產研結合”的方針進行重組;航天科工將“抓好結構調整與深化改革工作”作為2010年三大任務之一,并成立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辦公室;航天科技集團也明確,在2010年開展并積極推進相關資產的重組和上市工作。這樣重組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對武器裝備市場的影響是深遠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國家和軍隊的大力推動下,武器裝備市場化進程加速,市場主體的逐步得到培育,武器裝備有限范圍的競爭局面逐漸形成。1998年,總武器裝備部成立,逐步塑造國內武器裝備市場的統一需求主體。1999年7月,國防科技工業五大總公司改組成為十大軍工集團,完全按照企業方式運作,每個集團公司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軍工企業競爭態勢逐步形成,武器裝備市場壟斷與競爭并存。在戰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上,由于投資規模大,技術難度高,壟斷程度較高,短時間內現狀很難改變。相反,一些戰術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競爭機制逐步形成,在一些配套和軍選民用產品競爭更加激烈,并逐步向整機武器裝備進發。十大軍工集團爭奪地盤,集團內部爭奪項目和訂單,甚至為了成為項目總體單位而競爭。民營企業在取得資質后不甘寂寞,因其機制靈活迅速加入其中,迅速成為武器裝備科研和生產領域的重要競爭者。
在武器裝備采購過程中,作為武器裝備市場消費主體的軍隊,首先通過市場滿足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要,具有自己獨立的經濟利益,有追求消費最大化的動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武器裝備承制單位是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其目的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武器裝備價格對經濟利益的調整具有此消彼長的特點,當一方利益增加時,另一方利益就會減少,反之亦然。隨著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武器裝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武器裝備價格的調節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我們應堅持國家的宏觀調控,發揮武器裝備價格工作的作用,提高武器裝備經費的使用效益。
我國武器裝備價格實行保本微利政策。《軍品價格管理辦法》規定武器裝備價格按照定價成本加5%利潤計算,這是國家管控武器裝備價格的模式。國家積極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武器裝備價格政策卻采用保本微利政策,前后政策存在矛盾。理論上講,保本微利政策不足吸引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事實卻剛剛相反,從2005年開始,第二炮兵在全國確定了近400家可承擔武器裝備或配件研制生產的單位,其中有近五分之一是民營企業。究其原因,《軍品價格管理辦法》是按照完全成本法計算定價成本,這與我國企業通行的制造成本法不一致。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保本微利政策只是理論上的,國家管控價格政策實際已經失效,造成武器裝備生產利潤失真。建議修改《軍品價格管理辦法》,一是采用全國通行的制造成本法作為武器裝備計價基礎;二是按社會平均利潤率計算武器裝備生產利潤,研究施行更多方式計算利潤;三是取消軍品專項費用成本項目,采用按實際發生進行價外補償辦法。
目前,壟斷性軍工企業仍然占有較大的市場控制力,單一來源武器裝備采購仍然占較大比重。對于單一來源的武器裝備價格管理工作,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價格審查制度,但是武器裝備市場的變化給價格工作帶來一些沖擊,我們必須有切實可行的對策。一是靈活掌握武器裝備審價的范圍。武器裝備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系列化武器裝備和改進型武器裝備越來越多,這就方便我們在確認審價范圍時,盡可能采用簡便的方法。我軍武器裝備審價工作開展這么多年,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價格數據。建議審價組接受任務后,及時與主管部門溝通,取得理解和支持,選準參照物作為基礎,根據增減變化審查差別部分或新增部分,提高審價工作效率。根據審查結果多方位比較,為談判贏得充分證據,控制武器裝備價格。二是嚴格界定審價中的會計主體。武器裝備審價中,會計基礎數據對價格影響較大。軍工企業資產重組后,機構變得異常復雜,企業本身、集團和控股子公司財務數據相互交織,嚴重影響武器裝備審價基礎資料的獲得,非企業承制單位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情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武器裝備審價會計主體的確認變得更加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認真分析承制單位的實際情況,準確定位審價會計主體,爭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抓住審價的重點環節。武器裝備定價成本的項目包括直接材料、專項費用、綜合費用和工時定額等。目前審價任務比較繁重,不可能做到全面審查,建議抓住直接材料和工時定額等幾個能體現武器裝備特點的重點環節,參照行業或地區先進生產力水平基礎數據,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武器裝備價格方案。四是加快推行目標價格管理辦法。實踐證明,目標價格管理方法能夠從源頭上控制單一來源武器裝備的成本,增強價格管理的主動性,提高武器裝備購置費的使用效益,目前該辦法已經開始試行。我們要順應武器裝備市場的現狀,根據試行情況和發現的問題,狠抓對策研究,盡快出臺具體辦法,爭取早日付諸實施。
競爭性武器裝備采購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探,2003年《武器裝備采購條例》及配套法規的實施,標志著我軍武器裝備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加速發展期,競爭性采購進入實施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武器裝備價格管理工作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需要進一步加強,實現“應當積極引入競爭機制,按照等價擇優、等質擇廉、效益最佳的要求組織實施”的目標。一是加強武器裝備價格基礎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標底或價格方案。武器裝備采購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不打無準備的仗,否則在競爭采購過程中就會處于被動局面。公開招標、詢價采購、邀請招標和競爭性談判中,武器裝備的戰技指標、數量、周期和配套設備確定以后,我們必須在了解市場、測算成本的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的價格標底或價格方案,并且根據武器裝備市場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和修訂,保證采購工作順利進行。二是加強價格評估,避免違約風險。在武器裝備技術狀態確定的情況下,價格往往成為武器裝備競爭采購的焦點,成為影響采購決策的關鍵。承制單位將價格作為競標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首先用低價策略獲勝,然后采取釣魚工程、拖進度、借口低價不履約等手段,給武器裝備采購帶來風險,給軍隊造成更大帶來損失。價格是商品和服務價值的體現,正常情況下價格與價值一致。按照這個原則,我們在競爭性采購過程中要加強價格的評估,確定價格的正常范圍,避免片面追求低價帶來的風險。三是制定相應政策,防止武器裝備價格的壟斷。軍工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過分強大的承制單位會形成壟斷勢力,進而壟斷部分整機或配套武器裝備的價格,并通過關聯交易獲取高額利潤。自由競爭必然導致壟斷,我們必須提前注意這方面的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制止這種行為,必要時采用國家《反壟斷法》進行制裁。四是規范價格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競爭性武器裝備采購是新的工作模式,相應的價格工作程序也發生了變化。競爭性武器裝備采購有多種方式,每種采購方式價格工作介入的時機和重點均不相同,這就要求制定不同的工作程序,滿足不同方式下競爭采購價格工作的要求。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進行工作,才能保證價格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張國珍,劉平.裝備價格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4.
曲煒,劉漢榮.裝備價格理論與應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