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從注重規模發展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發展轉型是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在國內外經濟深刻調整轉型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追求更加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發展方式轉變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門檻”。而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是進入了轉變的軌道和節奏,也不可能立即產生當期的效益。那么,在現實的環境條件下,企業如何盡快提升質量效益,實現“保增長、保效益”的目標呢?
答案在“優化”兩個字。
以優化為切入點,從優化入手提升企業當期的質量效益;以當期的改變一點一滴地積累起轉變的基礎,在條件成熟時實現企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這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使然,也是目前經濟環境條件下企業提升質量效益必須遵循的路徑。
所謂優化,是相對于企業目前已有的組織模式、生產經營布局結構、管理方式、投資結構和科技創新體系等的一種“去粗取精”式的選擇、設計和調整。目的是在企業現有生產經營模式不做根本性變動的前提下,找準影響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幾個關鍵點,著力優化調整,削頸補短,以實現當期最佳的質量效益。
從優化開始提升質量效益,是企業在轉變發展方式的漫長發展循環中的入手功夫,也是提升當期質量效益的最快捷有效的手段。如企業投資結構的快速優化調整,從分散投資向具有良好發展前景、質量效益俱佳的業務和項目聚集,不僅為企業未來的轉型升級打下基礎,而且可以盡快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支撐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再如企業生產經營布局結構的快速優化調整,及時退出或削減那些低效的業務和項目,優先保障資金、技術和裝備等要素配置,向效益好的業務和項目傾斜,不僅能有效避免資源的低效配置,而且可以盡快收回投資,見到真金白銀的投資回報。
應該看到,所謂優化,是在企業現有生產經營條件和狀況下的一種提質增效行為,或者說是對現有系統缺陷或不足的一種修正充實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現實狀況,讓企業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因此,在以當期的質量效益提升為主要目的的優化調整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以下關系,防止對企業長遠發展造成傷害。
一是要正確處理當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關系。有些企業在“保增長、保效益”的壓力下,為了當期的生產經營和效益指標可能會放棄長遠的利益,不顧后果,竭澤而漁。長期效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所在。沒有長期效益的觀念和追求,就沒有企業的未來。因此,企業在當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選擇中必須做到統籌兼顧,把握好二者的平衡點,實現當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有機統一,切不可有所偏廢。
二是要正確處理優化調整與長期發展的關系。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優化調整,特別是涉及企業戰略發展的一些業務和項目的優化調整,只是當期成本效益壓力下的一種輕重緩急的順序選擇,并不意味著要就此放棄。一些事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業務和重大項目,可能不會產生當期效益,但在順序的選擇上也必須優先考慮,在戰略的選擇上也必須優先安排,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一些雖暫時有一些效益,但沒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和項目,則應當機立斷,該退出的退出,該削減的削減。切不可因貪圖當期利益而擱置或延誤企業戰略發展先機。
在當前經濟發展趨緩的背景下,石油石化企業應把優化調整當作轉變發展方式的入手功夫,精心選擇,精密設計,精確調整,精細優化,磨練自身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的真功夫、真本領。而最終的著眼點放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上,以轉變發展方式,不斷適應時代變化和發展需要的自覺行為,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堅實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