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蔡雨蘭
燕山石化是在歷史上久享盛名的大型企業,由于地處首都,更是引人關注。可以說,就其規模、貢獻及影響力而言,燕山石化都是一艘“大船”。人們常說:“大船難調頭。”難歸難,但該“調頭”的時候也不能猶豫,市場經濟就是如此,一猶豫,錯過了良機,再也難尋好機會。讓人欣慰的是,燕山石化抓住機遇,果斷地進行調整,完成了油品質量升級、技術更新換代等一系列的大動作,圓滿實現了轉型。
企業在舒坦的時候,一般不會主動想到什么轉型。這也是現代市場競爭的魅力所在。只要有競爭,就會迫使你進入跑馬場,你跑得慢了就輸了比賽,甚至會永遠失去參賽資格。競爭可以激發企業的活力,讓各自都使出渾身力氣,不斷變得更加強大,別人強大了你沒有變化,你就等于落了下風。來自對手的競爭,實際上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有益的,讓企業保持警醒,富于變化,增強活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家政策、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對于企業也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比如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就會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造等等,而這些,都需要資金—企業常常犯愁的就是缺乏資金。
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降低成本是我們最先想到的辦法。降低成本,會想到減少用工總量,這是頗為奏效的方法,但是卻不好實行。隊伍穩定是企業的重要任務,不合時機的裁員往往會引發一些不良后果,反而由于維穩需要牽扯更多精力并增加經濟成本。因此,除非萬不得已,在爭取員工理解、給予合理補償的基礎上,才可以實施裁員方案。另一個措施是把原材料價格盡量壓低,但做起來也并不容易,尤其是原材料緊缺、處于賣方市場狀態的時候,你不可能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那么退而求其次,買質量較差的原材料。對于煉油化工企業來說,可行的辦法就是盡力尋求購買低質甚至劣質原油的機會,原油的品質越差,所花的成本也就越低,在其他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采購和使用這種原油,理論上說就可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正因如此,現在的劣質原油變得比以往吃香了,成為一些企業爭相采購的對象。筆者真是擔心,隨著人們對劣質原油的追求,它在市場上的身價也會不斷提升,再買也沒有以前那么容易了,這可能會給企業制造出新的難題。
采用低質、劣質原油作為原料,對于技術、裝備提出的要求,自然隨之提高。企業不僅要用這些差的原料煉制出優質的油品(如果油品質量低,那么依然沒有競爭力,賣不出去或者以較低價格賣出,其成本優勢也會失去),而且還要盡可能地把這些差的原料完全“吃掉”。在煉油化工企業常用“吃干榨盡”來作為奮斗目標,意思是說,企業加工設備要有強大的“消化能力”,吃的東西雖然不好,但是吃進什么東西都能吸收,把原料用到極致,幾乎不浪費什么東西。以這樣的本領,原材料成本低,而產品質量有保證,企業當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但在事實上,企業要進行這樣的轉型特別是生產經營方向的重大調整,是非常艱難的,難在觀念的不適應,難在投資的不到位,難在管理的不通暢,等等。舉例來說,雖然人們明白要努力采購價格較低的劣質原油,但是煉油化工企業一般并沒有直接采購權,只能由上級部門協調兄弟企業代為采購,或者從原油市場上自行購入(這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企業要在恰當的時機買到價格中意的原油,其實是需要很多條件的。另如,前面說到要改造技術、購買裝備等等都需要資金支持,但企業在重大技改上一般沒有太大自主權,由上面的多個部門管著,沒有層層報批、公文流轉,企業想做成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因此,不得不重復一個老話題,就是呼吁上級給企業放權,讓企業作為經營主體,真正擁有自主決定投資、自負盈虧責任的權力和義務。
不管是企業自身還是上級部門,都需要轉變觀念,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牢固觀念,逐步進化為主動創造市場、引導市場需求的行為。這個責任,不能動不動就推到職工身上,說職工缺乏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等等。職工的首要責任是執行指令,搞好日常生產和銷售,也就是你讓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而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則是負責確定企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的人。按照航行的比喻,前者是水手,后者是船長,“大船”如何“調頭”,是船長說了算,水手們遵照執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