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烏英嘎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當今時代對學校教育提出了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急切要求。中小學教育以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為宗旨,以創建思維型課堂為主要目標,大力推進創造性課堂教學的同時,探索創新教學模式。蒙古族小學在基礎教育改革號召下,為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努力建設著思維型課堂。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蒙古族小學女生的創造性學習影響不容樂觀。課堂互動中她們過于安靜的表現,不僅不能達到對所學知識方法的反思與遷移,還有礙于自我監控能的形成。為此,筆者進行了如下幾點分析。
從古至今,人類對男女兩性的刻板印象,導致對男女教育的不同認識;且在詞的運用上已經開始區分兩種性別的含義。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不恰當的評價方式會使學生產生種種心理上的壓抑感,從而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因女生受教師評價的影響較大,負性認識無疑對創造性學習帶來阻礙。
學校教育中,教師經常會評價學生“不想學”或“不會學”,這兩種不科學的評價便是心理學研究中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問題。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即是直接的,又是直觀的。其中,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言語最具典型性。由于受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慣用強制性的話語來維持課堂秩序,顯然會對學生產生負性強化。課堂教學是師生思維互動的主要場所,但往往因教師的抑制性話語,使得多數女生的思維處于安靜狀態。這不利于學習動機的激發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課堂教學理論以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為基礎,著眼于課堂教學的思維活動,意在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學校教育是學生形成穩定人格的主要場所,小學生的人格特質在學校教育環境中逐步形成。但因蒙古族小學女生受傳統教育所導致的人格心理特征影響,使其創造性學習能力表現不佳。
創造性教學主要培養創造性人才,從而激發創造性思維、發展創造性人格。Tardif和Sternberg(1988)將不同心理學家關于創造性的人格特點概括為19個方面。根據以上研究,蒙古族小學女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人格表現是:很少提出反對意見,冒險精神不足;即便有很大的好奇心,對新的事物不敢以開放的態度探索;課堂精力不夠集中,習慣順從于外部加強的限制;從眾心理較為明顯,退縮挑戰,慣于守舊。所以,面對創造性課堂教學,多數蒙古族小學女生表現不足。其中,缺乏信心與膽怯是影響創造性人格形成的關鍵性因素。
教師面對學生不同的答案,應進行積極的關注與引導。這不僅利于激發多數女生積極主動地思維,還能有效促進她們認知結構的發展,以此形成創造性人格特征,加強創造性學習能力。
文化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二者的相互兼容是無法比擬的歷史載體。文化賦予教育以內涵,賦予教育以品質;教育則通過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以升華。
傳統文化是聚焦一個民族的歷史精髓,但隨著社會發展演變,它具有強烈的時間性與獨特性。這對蒙古族女子的言談舉止具有較高的要求與嚴格的規范:在公眾場合多數女生表現含蓄、內斂;言吐不得大聲,舉止不得散漫。由于傳統教育對蒙古族女子儀姿的要求,使蒙古族女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冒險性不夠、自信心不佳;易守舊、難突破。創造性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積極地探索與主動地學習。蒙古族女生受傳統教育觀的束縛,不利于她們在課堂上的知識獲取,不利于她們生活中的經驗積累,更不利于創造性的思維形成。
傳統文化對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時,也在被現代文明所沖擊著。如何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如何緊隨社會腳步是民族學校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急切考慮的問題之一。所以,蒙古族女生的創造性學習情況,不僅是課堂教學轉型的直接表現,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間接反饋。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深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教師重于“講”,學生重于“聽”。蒙古族學校在教學中,只是在師生間的互動方面多了幾種形式,卻沒有真正創建讓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索的教學環境。教師一味的灌輸與無意的忽略,造成了多數女生懶于思考的現狀。學校因追求升學率,大量施加語數外等科目的復習時間,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厭學情緒。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嚴重阻礙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此,筆者認為,
第一,教師要關注、了解班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因為有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需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了解與掌握。尤其是對女生,在“話語權”的合理渲染下,增加她們的自信與勇氣。第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發主動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反思性關注,不僅對教學是一種改變,更是對課堂實施的一種提升。第三,根據學生心理、人格特征,做好教學工作。女生與男生之間因性別的不同,在感知事物的思維過程上存有差異。合理的設置問題,積極地進行引導是促進女生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方式。第四,擺脫傳統文化對教育觀的影響,結合教學內容,創建師生共鳴的思維型課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此為考慮點,結合學生的性別特征實施創造性教學。
通過探討蒙古族女生創造性學習現狀,可以得出:教師的話語強化使多數女生產生刻板意識,其課堂表現過于“安靜”;師生間的互動只是停留在行為表面,未能達到思維溝通。課堂是學生銜接新舊知識、重組認知系統、提高思維能力的平臺。因而,特此呼吁教師對蒙古族女生課堂表現要積極關注與有效指導!
[1]董奇.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85.
[2]武寶軍,隋欣.關注思維能力訓練 促進創新素質發展[J].基礎教育參考,2012,(3):14.
[3]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趨向的理論與實踐[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5]林崇德,胡衛平.創造性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培養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9).
[6]胡衛平,魏運華.思維結構與課堂教學——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指導[J].課程·教材·教法,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