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職業學院 丁亮
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我國,99%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85%城鎮勞動力在中小企業中。小型企業是促進市場競爭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力量,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是培育企業家的搖籃。因此,小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關系國民經濟大局,但隨著全球通貨膨脹、人民幣的升值,融資難成為當前制約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第一,內源融資占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面。企業主自身的積累、閑置的周轉資金和企業內部集資是內源融資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小企業經營規模小、信譽保證低、還款能力差,企業內源融資的規模較小,很難滿足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第二,貸款難。從總體上看,2012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7.5萬億,比2011年增速達15%,小企業信貸融資總量有所上升,但與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增速18%相比,小企業貸款難是加重的;從局部來看,銀行信貸繼續向優質小企業傾斜,長期貸款比重很低,供給結構失衡;從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現狀來看,其不僅數量嚴重不足,而且無法滿足廣大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在擔保貸款中,小企業由于資信差,可質/抵押的資產較少,因此,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擔保貸款。
第三,直接融資覆蓋面窄、門檻高。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發展較晚,目前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小企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剛成立,而面向小企業的區域性初期市場沒有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無法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企業股票上市和交易多樣化的需要;創業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資本鏈條。企業入市門檻高,一般的小企業根本無法短時期從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
第一,信息不對稱。由于小企業資產規模小,缺乏業務記錄以及稅務情況,企業的財務信息基本上無法向外界傳遞,造成外部投資者很難了解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因此,往往只能通過對企業融資決策的判斷來進行投資決策,企業要想獲取更多的外部融資,必須選擇合理的融資結構。
第二,規模小、風險高。由于小企業規模較小,因此很難獲得成本優勢,企業為了獲得較高利潤,一般會選擇高風險、高利潤的項目經營,因此,小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就差,投資者通常不敢涉足。企業固定資產較少,因此企業抵押負債能力較弱。
第三,小企業成長性較差,市場競爭力弱。我國的小企業大多從事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經營規模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導致企業的成長性較差、競爭力弱,因此,金融機構更傾向于向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放貸。
第四,小企業信用等級較低,信用制度建設滯后。小企業往往缺少戰略眼光,因此忽視長期的企業信用建設,在進行交易過程中,缺乏完整的信用跟蹤,在交易完成以后,也沒有相應的信用記錄補救措施,最后造成企業巨大的信用損失。小企業之間發生的失信行為會相互模仿,并且不斷擴大,導致信用環境越來越惡化。
第五,資本市場門檻高、制度不完善,導致融資失衡。資本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進行融資、證券交易的重要場所。但是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夠成熟,入市條件相對單一,缺少靈活性設計,導致多數的小企業因門檻過高而被拒之門外。
第六,抵押、擔保體系不健全。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仍然與巨大的需求市場數額有相當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優化資源配置,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技術,建立以自己為盟主、配套企業為成員的戰略聯盟,將企業做強做大,形成市場控制能力。企業的市場控制力即通過核心技術和規模優勢,達到吸引更多的客戶訂單和配套企業的參與的能力。企業市場能力形成的關鍵在于以下兩點:一是核心技術,二是規模優勢。企業可以通過集中資源實現發展核心技術,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并以此確立盟主地位,發展和組織配套企業,形成戰略聯盟,通過降低價格、降低利潤,以此讓利于客戶、讓利于配套商,達到自身擴大訂單規模的效果,再通過規模擴大產生的規模效益進一步使價格下降來擴大規模,循環往復,達到以利潤換市場的戰略目標。企業市場控制力對融資有以下作用:第一,有助于客戶主動付款甚至預付款購買,從而增加了企業的信用融資,同時企業可以選擇優質客戶進行銷售,減少了壞賬,減少了融資需求量;第二,有助于企業向供應商采用賒賬采購,同樣減少了融資需求量;第三,企業規模的擴大,有助于增加企業資產,有助于增加企業的信貸額度和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增強了企業銀行借貸的能力。
第一,企業應建立零庫存觀念,即原材料和產成品零庫存。零庫存銷售有助于企業減少對流動資金的占用,同時加快資金的流轉速度,有助于企業增加產量降低成本。零庫存銷售的關鍵是做好科學預測和決策。第二,建立直銷和扁平化銷售觀念?,F代直銷往往采用的是網上銷售,其特征是預付全款銷售,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庫存要求和融資要求,無本萬利。扁平化銷售要求減少產品從廠商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一方面降低了產品成本,另一方面增強了資金的流轉速度,降低了企業的融資要求。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影響了投資人的直接投資意愿,因此企業從兩方面進行改進。第一,規范企業財務信息處理,但短期很難樹立投資人的信心。第二,簡化投資人分紅方式,采用固定銷售比率分紅?,F代企業制度規定股東是用稅后利潤分紅,因此要求股東對企業發生的實際業務進行監督和審計,但投資人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審計,因此削弱了投資人投資的積極性。固定銷售比率分紅的做法是,投資人和企業法人事先約定投資人每年或每隔幾年按年產值n%的比率分得紅利,并形成合同。其實質就是投資人放棄監督和審計權,一來投資人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往來賬計算得出年產值,而且經營者不易在產值上作假;二來增加了經營者內部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因為成本越低,利潤越大,經營者的收益也就自然增加了。
很多小企業并沒有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和部門,因此小企業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增強融資能力。第一,建立財務預算制度。其有利于企業統融資源配置,有利于企業溝通和協調,有利于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以及企業開展業績評估。第二,充分利用商業匯票,增加企業的商業信用。第三,通過第三方以融資租賃的方式獲得固定資產。第四,建立應收款項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快貨款回籠,減少壞賬損失。第五,采用減速折舊法即先多后少的折舊方式。在固定資產殘值一定的情況下,減速折舊可以使企業充分發揮回籠資金的時間價值,減少資金需求。
很多小企業在發展經營過程中往往忽略研讀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和對小企業扶持政策,導致投資方向失誤、痛失政策支持。因此小企業要在日常管理經營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實時關注國家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結合企業優勢,調整經營內容和模式,爭取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第二,關注國家出臺的小企業扶持政策,特別是有關小企業的經濟、財稅、金融等政策法規。
小企業在短期融資宏觀環境不會有大的改善的前提下,企業應該從自身下工夫,通過管理創新,使企業在擁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股權創新、財務管理創新、產銷流程優化等措施增強企業融資能力。
[1] 孫學敏.小企業金融與財務研究[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2] 董煜.外國政府支持小企業籌資的方式比較[J].科技創業月刊,2005(2).
[3] 江景.財務管理教程[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4] 李巧麗.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對小企業融資平合的探索[J].中國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