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財經學院 王國明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政策的含義是指企業在進行相關會計核算、編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時應遵循的原則、方法和程序。準則的這項規定含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政府通過制定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會計制度給企業提供可選擇的原則和程序,并監督企業執行,即政府的會計政策;其二,企業在政府會計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原則、方法和程序,即企業的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選擇的涵義即指企業在目前已有的相關會計政策法規、理論方法中進行的選擇。目前我國的會計政策可以分為兩類:(1)強制性會計政策,是指在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中規定的,企業沒有自主選擇權的會計政策,如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等;(2)可選擇的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制度規定的范圍內可自主選擇的會計政策,主要包括企業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各種方法(包括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法和應收賬款銷貨百分比法)、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核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加速折舊法)、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權益法)以及所得稅的相關核算方法。
企業可以通過選擇合理的會計政策來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業效率。然而,目前我國部分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存在機會主義傾向。譬如,為了降低稅務負擔、規避法律法規管制、粉飾企業業績等而選擇實際上并不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會計政策。
在企業的整個財務信息系統中,會計政策選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在本質上是為企業的總體發展目標服務的。然而,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適用的會計政策是不盡相同的。我國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缺乏整體性,往往從單一的目的出發選擇會計政策,忽略了會計政策的組合優勢,很難達到會計政策選擇的真正作用。
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含義和作用缺少足夠的認識,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沒有科學的選擇方法和程序,通常是隨意地選擇簡單的會計政策,這使得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在某些方面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現狀。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往往選擇簡便易行的會計政策,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采用直線法、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采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企業所得稅核算選擇應付稅款法等,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比較單一。
首先,在某些領域,我國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存在相應的滯后性。一個國家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是根據社會經濟、法制環境等相適應的,是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會計實踐的總結,所以必須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保持相對穩定。然而國家的經濟建設、法制環境、文化環境等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而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則是在變化之后的總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涵蓋所有新的情況,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給企業留下鉆空子的余地。其次,我國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給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自主權過大。我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強調相關性,對部分同類交易允許企業自主采取會計政策,這使得企業具有更靈活的理財自主權,但同時也為企業隨意變更會計政策,以調整不同目的的利潤而留下了空子。
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應披露重要的會計政策。新會計準則的規定給予了企業更大的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但我國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和會計從業人員缺乏理性選擇合理會計政策的意識。
首先,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執業環境不完善,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其執業過程中難以保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立場,這勢必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其次,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業人員較少,部分注冊會計師業務水平有待提高、職業道德觀念還需加強、風險意識不夠。再次,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比較激烈,審計市場不規范。
首先,我國目前的一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并沒有涵蓋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所有經濟業務,應進一步完善。同時,我國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存在互不匹配的問題,應加快修訂《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使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實現最大程度的匹配。其次,應建立由學術界、企業界、政府機構和民間組織等多方利益關系參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制定委員會,使制定出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被各利益相關方普遍認同,盡可能地消除不同企業對同一會計事項選擇不同會計核算方法產生差異過大的情況。最后,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制定要有適當的超前性。也就是說,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制定既要符合現實經濟業務,也要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相關部門應科學、超前地分析會計環境的變化,并制定相應的制度,使得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能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以避免新會計事項出現后企業的無章可循和盲目選擇會計政策。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讓會計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熟悉新經濟業務、掌握最新會計法規制度,豐富會計人員的職業經驗,提高職業判斷能力。采取嚴格的獎懲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培養會計人員敏銳的職業眼光和較強的主觀判斷能力。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企業最有力的外部監督。首先,不斷完善注冊會計師的監督環境,使注冊會計師審計更獨立、公正、客觀。其次,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更有力、更準確。再次,對企業管理者等市場參與者開展誠信教育,給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1]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翁瑩.會計政策選擇攢在問題及對策[J].企業研究,2011(14).
[3] 李丹.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