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剛,莊永勝,安 杰,阿不都亥力力 (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食管異物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食管急診疾病[1],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骨塊、魚刺等動物性異物常見[2]。臨床上大多數食管異物通常情況下均可在食管鏡下取出,但某些特殊形狀食管異物取出存在很大困難[3]。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食管異物45例,回顧性分析治療情況,并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食管異物患者45例,其中男34例(75.6%),女 11例(24.4%);漢族6例(13.3%),女 39例(86.7%);年齡7個月 ~76歲,平均28.33歲;10歲以下者21例(46.7%),10~30歲 8例(17.8%),30~50歲 5例(11.1%),50歲以上者11例(24.4%),4例未處理(自行咽下)。異物種類:果核12例(26.7%),其中杏核3例,桃核2例,棗核7例;義齒6例(13.3%);金屬物7例(15.6%),其中硬幣3例,圖釘2例,芯電池1例,別針1例,動物骨塊20例(44.4%),其中羊骨12例,魚刺2例,雞骨6例。異物存留時間:29例<24 h,11例1~8 d,5例﹥8 d。所有病例均有異物吞入史,發生原因包括進食匆忙、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邊說話、佩帶義齒、不良生活習慣和教育方式、誤咽、企圖自殺者[2]。
1.2 治療方法:41例均為手術切開取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保證呼吸道通暢。位于頸段食管異物41例(91.1%),取經胸鎖乳突肌前緣切口,解剖出頸段食管,切開食管取出異物,切口分層間斷縫合關閉,并用附近肌膜加固,放置負壓引流管引流;胸段食管異物4例(8.9%),取右側開胸,入胸后顯露食管,縱行切開取出異物后,間斷分層縫合食管切口并加固。
45例中手術切開取出41例,4例自行咽下,治愈出院45例,全組病例住院期間均未發生術后并發癥。
3.1 發病因素及預防:本組46.7%發生于小兒,與兒童愛將玩具放置口中玩耍,或家長在兒童哭鬧時將食物塞進小兒口中誤咽下等因素有關。24.4%發生于中老年人,考慮與中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存在一定的關系,中老年人口腔、咽喉敏感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牙齒缺失或假牙容易松動,所以中老年人需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定期對假牙進行檢查并及時更換,避免松動、脫落、誤咽[1]。75.6%為男性,可能與男性進食匆忙、不良生活習慣有關。24.4%為女性,可能與女同志進食時愛說愛笑、注意力不集中有關。結果表明,進食時不宜過于匆忙,要集中精力,教育兒童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或改變教育方式,防止此病發生。本組病例有三個明顯發病時間規律,即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春節前后,因本地飲食結構中肉食以羊肉和雞肉為主,且米飯或炒菜時經常混有肉類,肉孜節期間民族同志需封齋近1個月,僅晚間才可進食水,可導致進食匆忙,古爾邦節及春節時常暴飲暴食。另外與本地盛產杏子、紅棗等帶核水果亦有密切關系。
3.2 圍手術處理原則:行食管異物術前對患者的病情需要進行詳細的了解,對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充分評估。有部分患者異物卡在食管后,不及時請示醫生,自行用飯團、饅頭、韭菜、苦菜及其他蔬菜強行吞服[1],此種情況會加重食管的損傷,引發并發癥,表情非常痛苦,對這類患者術前必須禁食6 h以上。
3.3 手術適應證:①異物引起并發癥,如并發氣胸,或頸部、縱隔、胸膜腔感染和膿腫形成,大血管破裂出血,氣管-食管瘺,氣管-動脈瘺等。②食管鏡操作過程中出現食管穿孔。③對難以經食管鏡取出的異物,如異物巨大、形態為多角、帶鉤、帶硬刺或邊緣銳利的異物,異物嵌頓無法松動者[4]。食管異物患者,病史長者,多不能進食,應于術前術后進行補液治療,注意糾正水與電解質的平衡,有食管損傷者或水腫者給予廣譜抗生素和激素治療,術后留置營養管并行鼻飼飲食至少7 d。
總之,食管異物的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主要為飲食習慣和自身生理因素。對此類患者必需詳細了解發病過程、異物種類、大小、形態、時間,掌握這些對疾病的治療起重要作用。而對經食管鏡無法取出者仍需手術切開取出異物。是否立即手術或藥物治療糾正全身情況后再手術需先做出正確判斷,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張國良.實用胸部外科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56-58.
[2]潘鐵成.胸心外科急癥和并發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1.
[3]Hsieh CH,Wang YC,Chen RJ,et al.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sofin gested foreign bodies requiring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J].Int Surg,2005,90(2):99.
[4]任光國.胸外科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