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琴 佘柳濤
(如皋市蠶桑技術指導站 226500)
蠶桑是如皋的傳統、特色產業,也是富民強民的支柱產業,2013年如皋中秋蠶大面積發生了蠅蛆病,為了摸清如皋地區2013年中秋蠶期家蠶蠅蛆病發生危害的原因及損失情況,我們于中秋蠶上簇至售繭期間開展了相關調查。
分別選擇了位于我市東、西、南部地區的3個蠶桑重點鎮東陳鎮、搬經鎮和江安鎮的范橋、雪岸、萬富、高明、周莊、雙樓莊等6個蠶桑重點村,隨機調查走訪了59戶養蠶農戶,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取得38份有效問卷。被調查的59戶蠶農戶均反映,中秋蠶發生了較為嚴重的蠅蛆病危害。
今年蠅蛆病的發生面廣、發病率高及損失之大為歷史罕見。調查的38戶桑園面積75.1畝,飼養中秋111張,產繭2 921.6kg,產繭量最高42kg,最低19.8kg,平均張單產26.3kg。因蠅蛆病危害造成損失的有35戶,占比92%,因膿病和蠅蛆病復合感染而造成損失的有3戶,占比7.8%。38戶中共賣血皮繭372.6kg,平均每張蠶種3.4kg,折合張種損失率達12%,嚴重的戶子張種賣血皮繭10公斤,損失率達36%;因發生蠅蛆不能上簇營繭、造成直接死亡的黑蠶、紫色蠶等367kg,平均每張蠶種3.3kg,折合張種損失率4.2%,嚴重的戶子損失率達23%。因發生蠶病造成損失合計占比21.3%,其中蠅蛆損失率 19.8%、其它蠶病損失率 1.5%、蠅蛆占比93%。
調查中發現,最早感染蠅蛆病的在四齡,有少部分蠶在四齡蠶時就發現有蠅蛆病斑,這些被寄生的蠶往往死于四眠中,大批發生蠅蛆病在五齡,首先蠶體寄生部位出現黑色呈三角形的病斑,病斑隨蛆的長大而逐漸增大,被寄生的環節往往彎曲[1]。五齡第7天要見熟添食蛻皮激素時,大量發生,發現的早熟蠶均為蠅蛆危害蠶。蠶上簇后,簇下掉一層蠶不結繭,初時體色正常,很快全身發黑,部分病蠶皮膚呈紫黑色,五齡晚期感染的多數能結成薄皮繭。
分別對雪岸、高明、周莊三個繭站鮮、干繭進行了調查,每個繭站隨機抽取500粒干上繭調查,蛆孔繭的比例分別達12%、8%和9%,個別售繭戶的鮮繭蛆孔率達64%。由于大量出蛆,繭站堆繭的水泥地面都成為黑色。今年中秋收繭期間,各繭站收集、清理蠶蠅蛆的數量是常年同期的近十倍。
如皋市中秋蠶于9月6日收蟻,9月29日~10月1日大批上簇結繭,全齡經過只有23~25天,這在如皋中秋蠶生產上屬于較少現象。9月份全市以晴好天氣為主,中旬平均氣溫24.5℃,與2012年同期相比高3.6℃;下旬平均氣溫22.2℃,與2012年同期相比高1.7℃,這一時期正值我市中秋蠶3~5齡生長發育期,異常的高溫、晴好天氣同時也加快了蠶蠅蛆的生長發育,世代增加或重疊,加大了對中秋蠶的危害。
今年夏秋季高溫少雨,桑園鱗翅目害蟲發生量大[2],四代桑螟后峰8月底,畝蟲量達20 000頭以上;9月份桑尺蠖畝蟲量31 420頭,個別田塊50 000頭以上,斜紋夜蛾畝蟲量2 000頭以上,去年同期,四代桑螟的后峰畝蟲量11 720頭,桑尺蠖畝蟲量18 000頭,斜紋夜蛾只在部分桑園少量發生。大量的桑園害蟲是蠶蛆蠅的重要寄主[3],造成了野外自然發生的寄生蠅爆發性發生。
蠶蠅蛆病的為害每年都有發生[4],2009~2011年期間中秋蠶調查,蠅蛆平均損失率只有0.92%,往年發生量小,蠶蠅蛆為害往往不被蠶農察覺,蠶室很少見到蛆子,一般都是在繭站出蛆。因此,蠶農預防蠶蠅蛆病的意識不強。而繭站發現蛆子、蛆蛹后,一般都是掃地出門,隨地亂倒,有的直接被蠶農拿回家飼養雞、鴨,造成了蠶蛆蠅基數越來越大。
被調查的38戶蠶農的蠶室,有紗門紗窗的8戶,占21%,有紗窗無紗門的9戶,占比24%,無紗門紗窗21戶,占比55%。調查中發現蠶室有紗門、紗窗的蠶農戶的產繭量明顯高于沒有紗門、紗窗的。在使用同樣次數滅蠶蠅的情況下,搬經鎮萬富村王奎俊,飼養中秋1張,蠶室紗門、紗窗齊全,張產42kg,而同村農戶萬恒虎,由于蠶室無紗門、紗窗等防蠅設施,飼養4張蠶種,其張產繭量只有22.5kg。
調查中發現,多數蠶農使用滅蠶蠅防治蠅蛆病意識不強,有的蠶農養蠶十多年從沒有使用過滅蠶蠅。調查的38戶中全齡期一次未用滅蠶蠅的5戶,占比13%;四齡期添食一次滅蠶蠅13戶,占比34%;五齡期添食一次的1戶,占比2.6%;添食二次的11戶,占比29%;添食三次的 18戶,占比47%;添食四次的2戶,占比5.3%。按照標準要求使用的3戶,占比7.8%。
調查中發現許多蠶農不能掌握正確的配比濃度,濃度配比隨意性很大,有的添食使用800倍,有的縮小到130倍引起蠶發生中毒,使得一些蠶農雖然也使用了多次滅蠶蠅,并沒有起到相應的防蠅蛆效果。到五齡后期用葉量大,一些蠶農添食“滅蠶蠅”時,為了省工,在給桑后將“滅蠶蠅”稀釋液直接噴在蠶座表面的桑葉上,造成添食不均勻,影響防效[5]。
在調查中發現如皋地區銷售的滅蠶蠅生產廠家很多,有南通、東臺、大豐、鹽城等八個廠家產品,有的是農業部獸藥GMP認證企業,也有的沒有批準文號,由于農藥市場混亂,農村銷售點很多,部分廠家的藥劑含量達不到標準,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也是導致今年蠅蛆病發生重要原因之一。
調查中發現,38戶中有四戶為養豬專業戶,一欄都在20頭以上,其中有二戶蠶和豬共一室,這四戶的平均張產為24.6公斤,低于調查戶的平均張產;有十戶除養蠶外沒有其它副業,平均張產31.4公斤,高于調查戶的平均張產。
加大技術培訓,通過發放技術資料、現場培訓等形式廣泛宣傳,讓蠶農盡快掌握蠅蛆病的防治方法,使用藥劑次數及配制濃度,通過如皋特色“四電”合一的形式(電視、電腦、電話、電臺),擴大推廣面,普及防治技術。
蠶室要加大投入,改善飼養環境,裝置紗門紗窗,配備蒼蠅拍,減少和降低蠅蛆的危害,特別是養殖生豬的專業戶,注重防病衛生,不能讓蠶和豬共一室,降低蠅害機率,避免造成損失。
蠶期結束后要及時做好回山消毒工作,及時清理殺滅室內外桑園害蟲及蠅蛆;蠶沙漚制發酵,殺滅蠶沙內病源、害蟲及蠅蛆;對蠶室、儲桑室、蠶具、簇具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清洗、打掃,尋覓殺死蛆蛹,防止蠅蛹羽化.盡可能減少多化性蠶蛆蠅的密度。
農業執法大隊要加強蠶藥銷售管理,定期對市場銷售的蠶藥進行全面檢查,對違法、違規經營蠶藥的要依法查處、堅決取締,保證蠶藥質量和蠶農利益。
滅蠶蠅是一種高效、低毒預防家蠶蠅蛆病的有效藥劑。目前市售的滅蠶蠅主要有100ml瓶裝和2ml針劑兩種,常規預防使用濃度為體噴法300倍,添食法500倍。添食法對寄生在蠶體內的蛆具有良好殺滅效果,體噴法既能殺卵又能殺蛆,但對已鉆人體內的蛆效果較差。因此,在寄生蠅很少的情況下一般4齡蠶第3 d 1次,5齡第2、4、6 d各1次,添食和體噴可交替進行,上蔟前和蛻皮激素一起再添食1次。在寄生蠅發生較嚴重時必須每天用1次,連續3天。
滅蠶蠅使用時一要準確配藥,做到配藥準確,不要隨意增加或減少濃度,濃度太大容易造成蠶中毒,濃度太小防治達不到效果,到農服中心門市部購買滅蠶蠅,保證藥劑含量。二要現配現用,使用滅蠶蠅無論添食或體噴,都要現配現用,不宜久放。三要器具專用,噴霧器械必須專用,以免引起農藥中毒。四要使用次數要足,僅用1次不足以殺死蠶體內的蠅蛆,要用足次數,發生嚴重時要增加用藥次數,為提高防治效果,用藥后12h不能撒石灰粉。五要結合天氣情況,采取添食與體噴法相結合。連續低溫陰雨最好不要使用體噴法,防止蠶座潮濕,暴發蠶病。氣溫干燥時最好使用添食法,一方面起到防治蠅蛆病目的,另一方面起到添食水葉作用,所以建議添食與體噴相結合。
[1]王玉榮,趙淑莫,李仕亞.淺談防止家蠶蠅蛆病暴發性危害的做法與體會.蠶桑通報,2011,42(2):51-52.
[2]如皋市桑病蟲情報.
[3]趙淑英,李輝,仝德俠.關于“滅蠶蠅"使用方法的探討.江蘇蠶業,2011(1):31-32.
[4]佘柳濤,陸琴,季曉琴.對如皋蠶病發生情況的調查與分析.江蘇蠶業,2013,(1):19-22.
[5]梁財,徐俊,桂干林.修水縣桑蠶蠅蛆病危害的調查及綜合防治措施.蠶桑茶葉通報,2013(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