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詠 蔣文勇
(響水縣林業局蠶桑站 224600)
雞糞是雞消化代謝的產物,由于其消化生理的特點有別于其他畜禽,雞采食的飼料在消化道內停留的時間比較短,消化吸收率很低,所以雞糞較之其他畜禽糞便,具有更為豐富的養分含量,如雞對玉米的消化率為80%,對麥麩的消化率只有48%,雞糞中含有許多未被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有機質非常豐富,其中粗蛋白28.0%、純蛋白l1.3%、可消化蛋白質14.4%、粗纖維12.7%、無氮浸出物28.7%、鈣8.8%、磷2.5%,[1]還含有賴氨酸、組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B族維生素(尤其是VB12),雞糞肥效較高,其氮、磷、鉀的比例明顯高于人糞尿、豬糞和堆肥[2]。經過發酵處理容易成為桑樹的優質肥料。
由于雞糞中存在著大量的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質,如:病原微生物有雞新城疫病毒、鸚鵡病病毒、丹毒桿菌、巴氏桿菌、白色念珠菌、煙曲霉、梭菌、棒狀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寄生蟲(卵)有阿米巴(孢囊)、旋毛蟲、美洲板口線蟲等;有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及各種細菌毒素。此外還有來自于雞添加飼料中的一些礦物質、微量元素(有些是重金屬,如銅、鋅、砷等)、抗球蟲藥和磺胺類等各種藥物殘留以及抗生素、激素等,這些添加劑有些可隨糞便被濃縮而排出體外。如果雞糞不經處理直接施于桑田,可能會造成疫病傳播,危害蠶業、畜牧業、加工業及人類的身體健康。
農村桑園施用雞糞大部分采取直接下到田里,易造成環境污染和疾病的傳播,不利于家禽的疫病防治。也有部分群眾采用發酵的方法,堆積雞糞讓其自然發酵、腐熟,有機質可升至48%左右,且無臭、無味、無害,大部分養分呈無機態,易于桑樹吸收。常用的方法主要兩種:
整平土地并踏實,最好的水泥場面上進行,先將干雞糞平鋪在地上形成垅狀,按雞糞重的30~35%澆水。也可在每噸雞糞中撒速腐劑1kg左右,加過磷酸鈣12~15kg,加粉碎的秸稈或草木灰100kg左右,將堆肥翻勻,堆成高約1m、寬1.5~2m的垅堆,并在堆頂打數個孔。最后用無孔塑料薄膜覆蓋,塑料布與地面密接,用土或石塊壓緊壓實,避免被大風掀翻,同時防止狗畜踐踏。夏、秋季節早晚揭膜通風一次,每次大約1~2小時,若天氣晴朗可頭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蓋。堆漚3~4天后,堆溫可升至60~70℃。堆漚10天后可翻堆一次,堆漚發酵20余天即能達到腐熟的程度,堆肥松軟呈黃褐色,上部有灰白色菌絲,肥效提高,同時通過蒸熱高溫消滅有害病菌,成為優良的綠色環保肥料。
先在場地上鋪一層粉碎的秸稈,然后將濕雞糞鋪在上面,按鮮雞糞的數量撒入0.1%尿素,每噸撒入15kg過磷酸鈣,按0.2%速腐劑混料撒入。肥堆的水分控制在50%左右,可用秸稈粉調節濕度,以手握成團、從1m高處落地能散開為宜。將雞糞翻勻,如上述方法堆成垅狀,并用棍打通氣孔,蓋上無孔塑料薄膜保溫、保濕,其它管理同干雞糞發酵,應特別注意通風換氣。
由于雞糞施入田間腐化時間較長,肥效釋放速度較慢,未經過腐化處理的雞糞一般不宜作桑園速效肥使用,可作為新栽桑園的基肥、桑園冬肥使用,經過腐化處理的雞糞也可以用作催芽肥和夏伐肥使用。施用時須開溝或開穴施肥,溝穴一般在距桑樹主根0.5m處為宜,防止造成燒傷桑樹根系,形成肥害。無論溝施還是穴施一定要注意及時用土壤覆蓋雞糞,施用雞糞作基肥一般每667m2用量不超過3 000kg為宜,用作追肥,每667m2在1500~2 000kg為宜。同時要注意施肥的時間間隔不少于3個月,防止施用過多,引起土壤堿化。
雞糞用于桑園施肥,不僅為桑樹生長提供了優質肥源,而且通過發酵加工,解決了農村因發展養雞大量排泄雞糞造成的環境污染,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自2008年以來,雞糞發酵后還田已連續在響水縣運河鎮運圩村、桃園村、黃圩鎮黃南、黃北居委會、小尖鎮吉舍村等村進行了試驗示范,累計面積7 650畝,畝平施肥2 200kg,畝平增加桑葉620kg,同比減少化肥用量尿素45kg、磷酸二氫鉀30kg,碳銨50kg,畝平增加蠶繭單產23kg,減少農本130元以上。
[1]李蠐,郭曉紅.“雞糞的發酵處理方法與利用”.《農業科學研究》2007年03期.
[2]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院所主編《中國桑樹栽培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