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鴿(鄭州外國語學校 河南 鄭州 45000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就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行調研,他強調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在黨的教育事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克服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
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和基本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豐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想品德教育是各學科教學都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內容,誠如愛因斯坦所言,一個人住學校的任何知識都是容易遺忘的,會波新知識淘汰,教育給予學生的能讓學生終生受益、應當是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真善美的品質。本文針對體育教學的特點簡要闡述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則。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遵循下列幾條原則。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的。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又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教學具有教育性,體育教學同樣也有教育性,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育性的體現。因此,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思想品質,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體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
貫徹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思想品德教育要貫徹體育教學的全過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體育教材中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并利用各種教學活動如競賽來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個長期的潛移默化過程,因此,從小學到大學,都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特點,將思想品德教育貫徹于全過程。
(2)要注意鍛煉身體、發展體能的目的教育。體育教學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就是要使學生明確為誰而煉、為誰而學的問題。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鍛煉不僅是娛樂、消遣的手段,重要的是為建設國家和保衛國家而煉,使學生逐步明確體育鍛煉的根本目的。
正面教育原則,是指用擺事實、講道理、樹立榜樣和啟發誘導、言行一致等手段來教育學生,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體育運動的意義是人們在親和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尋求一種美好的理想和信念。王剛義之所以在丟了錢包,南極長城考察站數次拒絕他的請求等種種困境下,最終實現了自己在南極冰水中游泳超過四十分鐘的愿望,靠的就是一種為實現理想和信念而頑強拼搏的精神……
由于體育教學以室外進行的實踐課為主,在體育教學活動與環境的變化中,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很容易表現出來。這就給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提供了方便,并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及時加以引導、教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表露出的各種不良傾向,用正面教育的手段方法及時進行糾正。貫徹正面教育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師要帶著一種情、一種愛、真心關懷學生的精神世界,以自己的人格和追求引領學生心靈成長;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會出現一些缺點或錯誤,但崇拜英雄、向往美好未來、追求真理、奮發向上,始終是主流。因此,教師要善于積極引導,提高學生的認識,榜樣的力是無窮的,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引用一些優秀運動員的事跡激勵學生進步,以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對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缺點或錯誤,應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幫助學生辯明是非,做到曉之以理,而切忌采取以勢壓人以力服人的教育方法。“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最好的德育方式是不教之教,即放棄空洞說教,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善言無瑕滴、善行無轍跡”。老師教導要適時而言,適時而行,避免以絕對權威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激發他們的主義翁責任感。
古人云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則小威,大用則大威,變用則至神。要獲取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就要善于“變用”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契機”因時施教、揚長避短、以變應變叩開他們的心扉。德育工作者應當像演奏家;當學生煩惱時,撥動歡快的弦,當學牛灰心時,吹起嘹亮的號角;當學生遭受挫折時,擂起催征的鼓;當學生出現反復時,擂響嗚警的鐘。
(2)教師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教師自身的言行是提高教師威信、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不僅要用言語來教育學生,更要用心語來教育學生。言語作用于耳,心語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教育才能起到育人的效果。同時,要用高尚的品德來影響學生,做到育人先正已。教師要做到言行一致,尤其要注意身體力行,成為教育學生的典范。我們說的“身教重于言教”其道理也就在于此。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應該只把課堂當做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把它當做師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知識火花,啟迪智慧靈感的其樂融融的“磁場”。德育工作如果從宏觀上說要注重操作,那么在微觀上則要注重心靈感受。
(3)要建立嚴格的課堂常規和嚴密的教學過程。德育是在學生柔軟的心靈深處工作,要注重感情投入。同時也要有剛性,要有規則。對學生的一些壞習慣甚至惡習,一定要有必要的紀律措施,決不能遷就,這就是軟和硬的關系。嚴格合理的課堂常規和嚴密的教學組織,不但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重要的還在于通過必要的規章制度和有條不紊的教學組織,使學生在遵守和體驗中培養和養成遵守紀律、講究文明、尊重他人和禮貌言行的優良品質與行為。小事嚴格亦育德,對學生處處嚴格要求,隨時隨地規范其行為,才能促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集體力量教育原則,是指在體育教學中,依靠集體的教育力量,在正確輿論的影響下,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優秀的集體對樹立正氣,抑制歪風邪氣,有著重要作用;并對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建立友好情感,形成優良品德,有著榜樣示范和環境內化的效果。體育教學中利用集體來進行思想思德教育有具獨特的功能,在培養集體主義、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和紀律性方面,更具有積極意義。貫徹集體力量教育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建立一個團結、緊張、嚴肅和活潑的集體。團結友愛的集體是發揮集體力量教育的前提。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創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環境,為學生在集體中得到教育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因素。
(2)要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的情感。要發揮集體力量對學生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學生熱愛自己所在集體,并能自覺為集體利益積極投入精力,甚至犧牲個人的利益。因此,要發揮集體力量的作用,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對集體的情感,這樣,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集體力量的作用。
(3)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任何集體都是由個體組成的,在集體中,既要有集中和統一,又要有民主和自由;既要培養集體的個性,又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凡是健康、有益的事物和行為,都要鼓勵萌發和冒尖。只有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才能形成生機勃勃富有個性的集體,利用集體力量進行教育也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重視道德習慣的培養,不僅不會偏廢或消弱其他道德品質的發展,而且,還能有力地促進道德認識能力的提高、道德情感的豐富和道德意志的堅定。首先,培養道德習慣才能把道德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品質,而不至于“說”和“做”相互脫節,成為“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第二,習慣培養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道德實踐的過程,也是道德再認知的過程,個體在道德習慣的養成中,不僅能深化原有的道德認識,從而提高并豐富道德認識。其次,道德習慣的培養有利于豐富情感體驗。培養習慣的過程是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這種親身體驗直接作用于身心,使各種感受真實而直接。最后,培養道德習慣有利于堅定道德意志。道德習慣的形成本身需要相當的意志努力,有的甚至需要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當某種道德行為達到自動化程度的時候,就成為道德習慣了。一旦養成道德習慣,即使沒有強烈意志的參與,良好的道德行為也會自動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