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黃彥華(.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昆明醫科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50)
高校排球教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知識普及與興趣塑成,對我國排球事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其他很多體育運動教育教學一樣,排球教育要講究技巧和方法,執教人員要能夠制定切實可行的排球教育教學規劃,落實相關的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提高學生對排球運動的接受與認知,推動更廣泛的學生群體融入排球運動之中。
要倡導高校排球教育教學模式的優化,首先要能夠找到當前國內高校排球教育教學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才能確保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理想的教育成果。當前我國高校排球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說到高校排球教學,很多學校的執教人員并沒有建立良好的教學目標,這就造成排球教育教學存在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除了體育專業的學生,或者特定專業的學生會接受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之外,大部分其他專業的學生實際上接受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而且普遍存在認知不全面,知識掌握殘缺不全,無法在實際排球運動中發揮作用的現象。
我們了解過一些高校學生,他們的排球教學,主要以介紹歷史發展淵源,講解規則明細,現場指導一些基礎技術動作以及學生自由練習為準,這種教育形式根本無法強化排球教育的必要知識關鍵點和技能點。而且,在當前應試教育的作用下,體育課占有的課時很少,落實到排球教育教學的時間更是有限,學生也無從熟練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其實排球教育教學和常規的課程一樣,需要講究一定的循序漸進,也就是教育教學的層次設計要符合學生接受知識了解知識的邏輯順序與特點。然而在很多高校針對非專業學生進行的排球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隨意安排、自由性強、人均接觸排球或獲得專業指導的概率低等情況。
再就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穿插無計劃,存在隨意性。比如有時候天氣影響或學生本身臨時請假、老師臨時有事等,都會導致課程活動隨機調整,無法系統、科學的進行知識灌輸,這就導致排球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無法發揮作用,學生群體的整體認知與接受能力不強,不利于排球教育的規范化和實效性。
在我國,排球運動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相比較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來說,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很少有喜歡組隊玩排球的。而在高校的排球教育教學活動中,這種情況也非常普遍。大部分學生潛意識里還是把排球教育教學當作娛樂活動看待,沒有認真的學習了解排球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同樣的,受到學校教育教學規劃的影響,體育課程在非專業學生群體中所占課時有限,老師們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也缺乏實效性,無法激發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愛好,教學活動過于平淡。尤其是很多學校對體育教育納入德育分的評分架構之中,在學生的考試評分中,分值很低,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分數彌補,導致排球教學成果對學生的實際考試成績和評優活動影響不大,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排球積極性的原因之一。
高校排球教育教學模式的優化,主要考慮從彌補缺點,改善不足入手,結合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遵循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號召,建立符合國家人才培養策略與學生群體體育心理、體育素養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現代高校排球教學活動中,無論學校本身的性質、辦學理念和辦學資源等有什么差別,既然開展排球教育教學,就一定要注重建立明確的可執行的教學規劃。從我國目前一直在進行著的教育教學制度改革方向來看,今后的排球教育教學也應當會越來越注重實際效果,學生除了簡單了解之外,對競賽規則的掌握,對一些常規技戰術的運用,包括團隊的互動配合等都將成為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因此,執教人員和相關部門要先對現有的排球教育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定,結合當前國家相關部門的新政策、新課標新要求來制定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來科學設置課時安排,設計教學計劃和內容安排,盡快落實全新的教學理念。
排球教學受到課程本身的特點影響,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因此比較起常規的課程來說更要注意理論與時間的遞進互補,提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進行基本技術演練,逐步加深對排球技術關鍵點與技能點的全面掌握。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這就需要高校執教人員設立以基本知識架構傳授—實踐示范指導操作—學生親自上手訓練—組團訓練與對戰練習—理論技法與實踐交叉互動這樣的教學程序為主要模版來設計一整套可行性高、可操作性高、可評估可分析,效果直觀訓練全面的教育教學體系。
考慮到當前各高校對學生的排球教育主要問題存在于非體育專業群體之中,建議負責的體育老師,能夠將專業體育系學生的排球教學成果、經驗靈活化用到非專業學生群體中并隨時檢測教學成果,以便制定更為貼合實際情況的教學程序。
鑒于和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比起來,排球的認知與接受度不高,學校在進行排球教學的時候,務必要注意通過新穎頻繁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對排球的認知與好感,通過團隊對抗來建立學生與排球的深厚感情,推動學生實現排球教學的自主化,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排球訓練與比賽。
考慮到當前高校學生大多以90后群體為主,學校應當將90后的群體性特征納入教學參考范圍之中,通過學校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比如排球社團、年度排球賽事、排球文化沙龍等活動,結合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在相關的微博、微信、論壇、博客、播客、社交網站等平臺設立官網傳播排球文化,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
另外,鑒于排球競賽對抗本身有著極強的團隊合作精神,這一點甚至比籃球、足球的團隊協作更為明顯。學校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開展團隊文化教育,也就是嘗試將年輕人需要學習和體驗的團隊協作精神,融入到排球教學訓練活動中。團隊協作,是當今社會大學生必須要深入領會的一種思想觀念,也是高校學生走出社會進行打拼的時候,必須要適應社會的必備素養。教師結合大學生的未來就業和發展形勢,培養學生對團隊協作的深刻認知,也有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普及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優化與選擇,重點不是千人一方的尋找一種全部適用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探討當前學校排球教育的主要困境,思考擺脫困境創新成果的新方法。根據每一個學校的性質、資源、設備、辦學理念的不同,各個學校自己要思考影響排球教育教學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考慮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在上文提到了從課程規劃設計、課程內容安排、學生興趣培養和文化認知建構等幾個領域進行優化選擇,具體落實到實施階段還需要各個學校根據自身特點來靈活運用。希望學校可以統籌規劃國家政策、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學生群體性格心理特點等因素,把握準確的教育方向和目標,逐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成果,建立屬于學校自身專屬的排球教育模式。
[1]李清,季建成,鄔燕紅.高校特色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對中國計量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08,(03).
[2]趙冬敏,徐萬彬,朱棟棟,周蘭芝.“目標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公體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07,(06).
[3]霍行琪,張振芳,李秀娟,賈文彤.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設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
[4]毛振明,賴天德.論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十大關系③論“現代評價方法”與“傳統評價方法”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4,(06).
[5]盧艷紅,胡玉華.“主、輔內容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模式對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和諧發展的作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02).
[6]應薦,尚研研,李小青,張一和.健身氣功的醫療作用問題[A].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第四屆理事會2010年年會暨醫學氣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