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江蘇省泰州中學 江蘇 泰州 225300)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全民體育的基礎。高中體育教學作為我國教育與體育的結合點,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基礎,在全面提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同時,結合學校的德育、智育、美育,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堅強的意志品質、強健的體魄合格人才。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注重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將增強學生體質看作主要目的,新課程的實施與推進要求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充分反映出教學理念的一個飛躍。傳統的增強學生體質的理念只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生物學的改造,“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生理、心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進行了結合,形成了三維健康觀,反映出與時俱進的精神。這些新理念的注入,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轉變過去傳統體育教師的角色,力爭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傳統的體育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強調高高在上與統一。一般都是教師發動命令、學生執行命令,基本實現了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這種不估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新課程的推進強調教師必須有居高臨下的權威發布者轉向“以生為本”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有效而科學的教學評價將對學生起到點撥方向、解惑釋疑、激勵與表揚等功能。因此,優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使高中體育課教學更充滿活力。新課程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多種靈活的方式,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評價。通過不同方式的評價使高中生在積極參與評價中勇于進取、勇于創新、勇于競爭。另外,評價不能只停留在對高中生體育成績的重視上,必須充分體現出高中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傳統體育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比較單一,新課改實施后對中學生教材進行了修改,體育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也更加多樣化。因此,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師必須用好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即使是統一教材在不同課時的重點練習難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第一次可要求學生學會投擲的方法,第二次課就要求學生通過多次的重復練習后能夠初步掌握投擲的方法。如果教師不注重研究教材,在兩次課的教學中都采取同樣的教學組織方法,就會使學生感到體育課的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內容多樣化,將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體育教學中的田徑教材中“跑“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豐富學生的課堂。如:各小組跑步競賽、奔跑游戲等增強教材設計的趣味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手段來豐富學生的課堂:
(1)采用分組循環練習的方法。
體育課是一門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的學科,但是這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學。這種一盤散沙式的教學并不能使教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采用分組循環式練習可以選擇多種形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來進行訓練。這樣可以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重復利用有限的學校場地與器材,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一般情況下每組學生人數在4-6人比較合適。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方式。
高中生的愛好、興趣、態度、個性、身體條件、心理特點、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應區別對待。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分為強、中、弱三個不同的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每個人都能在體育課上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充分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3)將傳統體育教育項目和新興項目引入課堂教學中。
根據學校的自身條件,教師可以將很多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到教學中。如:踢毽子、抖空竹、花樣跳繩等,還可以將一些新型的項目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例如:跆拳道中的簡單的腿法教學、簡單的太極拳套路模仿、健美操等,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終身鍛煉的思想意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總之,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必須具有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為學生強健的身體奠定基礎,為高中體育教學開辟出一條新的思路。
[1]汪彥會.新課改下學校體育教學的嘗試[J].考試周刊,2012,(09).
[2]董新陽,陳玉蘭.淺談新課改下體育教學的創新[J].中國職工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