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師生地位平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說在現代田徑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觀念,但是綜觀目前高中田徑教學課程,這一教學理念卻沒有得到充分落實。一方面,田徑教學的教師大都已經有十幾年的教齡,深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這些教師重視對學生技術和理論的灌輸傳授,忽視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不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傳統的尊師重道思想在師生之間、社會各界人士之間根深蒂固,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生是后生晚輩,教師則處于一種長者地位,長幼有別尊卑有序,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在田徑教學活動中不可能將雙方置于一種完全平等的地位,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雖然教育改革進展的如火如荼,在一些主干課程、家庭作業和考查形式等方面確實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但是田徑教學這類學科的改革卻不盡人意,改革進展緩慢。首先在教學形式方面,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傳授學生的田徑技術,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以專業的競技技術進行比賽,而這些競技技術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從專業的競技中選取而來,這些從體育院校選取的田徑競技技術專業要求過高,遠遠超過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和田徑水平,這種體力要求過高的專業競技技術和專業要求過高的競技理論并不能真正給學生合適的田徑課堂。其次田徑教學的趣味性方面,體育教師在課堂向學生傳授體力要求、專業要求過高的競技技術,并且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斷練習專業的田徑競技,造成學生的體力消耗過大,一堂田徑課結束后,學生已經精疲力竭。
教學事業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和制度的發展,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中田徑教學的發展。體育教師中一部分是教齡較長年齡較大的老教師,這些老教師人生閱歷深厚、教學經驗豐富,但是這些經驗和閱歷同時也制約著教師的教學發展,老教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授田徑競技技術和田徑理論學說十幾年,深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接受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很難推動田徑教學的改革創新。高中體育教師的另一部分教師是年輕的畢業生,這部分教師有專業的理論背景和技術水平,也能夠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但是這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經驗,不能很好的將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
在教育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時,學校卻沒有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中,學校片面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具體到田徑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則是過分重視學生的田徑競技成績,學生的課堂表現、精神修養則不在評價體系的考慮范圍之內,這就造成教師在田徑教學時片面重視對學生的競技技術傳授,要求學生進行競技訓練,忽視學生的情感傾向。另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學生沒有評價教師的權利,學生的情感不能對教師產生任何影響,這就單方主導的評價模式就造成學生和教師處在不平等的天平兩端,由于學生情感不會對教師產生任何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的忽視學生情感,忽視教學趣味性和娛樂性,造成田徑教學改革進展緩慢。
提高田徑教學現狀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首先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單方面的出于一種權威地位向學生傳授競技技術和競技理論,而是應該強調師生平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田徑意識,不能將田徑作為一種學習任務,而是充分認識田徑運動的積極意義,將其作為強身健體的日常運動。
建立完善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田徑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措施,學校應該轉變片面重視學生競技成績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思想修養和日常表現、身體狀況也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另外為了保障學生和教師的平等地位,使雙方相互制約共同發展,應該建立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
我國的田徑教學在新時期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評價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這些教學缺陷嚴重制約著田徑教學的更深層次發展,也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改善田徑教學現狀、促進田徑教學更好發展勢在必行,這需要教育界人士積極探索建言獻策。
[1]董旸.新時期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現狀及改革研究[J].體育教育,2013,02.
[2]辛靜,梁建平.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教學·探索,2009,05.
[3]周天華.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