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昕(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籃球運動是最為廣泛的集體運動項目,但是由于籃球運動的自身特點,使其需要在各種不同形式的身體接觸的情況下進行,往往容易發生各種難以意料的運動損傷。有研究表明,籃球球齡在5年以上的體育專業學生,幾乎都有受傷史,平均受傷率在80%以上,人均受傷2-3處,訓練年限越長,發病率越高。由此可見,研究籃球運動中的損傷規律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方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1)文獻資料法:收集并參考國內外籃球運動損傷的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目前籃球運動損傷和自我防護的發展動態。
(2)觀察法:通過觀看比賽直播,對數據進行記錄與分析。
(3)訪談法:通過對籃球專業教師以及籃球運動員們進行訪談。
(4)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類比、綜合等邏輯分析法,對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1)內因。
首先,不同的人各個肌肉的力量與韌帶均有不平衡的差異性。其次,和個人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最后一點,過度疲勞,對于一個籃球運動員來說疲勞是很常見的。
(2)外因。
通過觀察等方法了解到籃球運動員的踝關節損傷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訓練前的熱身準備和訓練后的放松練習不足。其次,在訓練方面,缺少科學的訓練。最后,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會引起踝關節的急性損傷。
(1)訓練方法上要科學系統。
“自我保護”它既是籃球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籃球教學訓練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籃球練習者為完成活動、達到最終目的的手段方法。
首先是要尊重科學的規律、科學系統地進行訓練,例如針對籃球運動技術動作,強化正確技術戰術習慣的培養,掌握落地緩沖技術,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防止局部負擔過重,利用專門的器械,加強踝關節及其周圍肌肉、韌帶的力量和柔韌訓練。
其次,準備活動要充分。它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身體進入適宜的競技狀態,此外,準備活動的量應該接近正式訓練或比賽,二者的間隔時間不能太長。
(2)籃球運動員自我保護意識。
第一、物質性自我保護。如果在籃球運動過程中運動員能夠有意識的利用一些保護工具對易受傷的部位進行加固以及保護,那么在運動中會大大的減少損傷的發生。其實在這方面的保護中,大多數的練習者還是會比較注意和經常會買高幫的籃球鞋,以及使用一些護腕、護指、護膝、護踝等市面上經常賣的產品。
第二、意識性自我保護。加強防傷教育,提高練習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是很有必要的。而意識性的自我保護我們可以表現在提前預判危險動作的到來,從而傳入大腦,大腦在迅速的做出一些具有安全性的動作反饋來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總結大部分研究表明,運動員在籃球運動中意識性的自我保護的提高,能夠大大的減少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并且能夠成功進球達到最終的目的。
第三、技巧性自我保護。所謂的技巧性自我保護是指利用一些正確的動作方法及保護性的動作來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而有關研究表明,這對初學者來說技巧性自我保護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有研究表明,大多數的在校生,很多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動作不當引起的,這些損傷主要發生在指膝、踝、腰等部位。
根據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練習躲閃各種帶有攻擊性和危險性動作攻擊性是籃球運動的特點之一,掌握躲閃攻擊性動作的技巧就可以自覺地保護自己或制約他人的一般性犯規動作。由于躲閃練習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必須嚴格控制好訓練的環境,時刻提醒練習者要注意力集中,并按照練習的要求和程序進行操作。
第四、體能型自我保護。體能型自我保護,我認為是指籃球練習者應該在平時業余時間有意思的鍛煉自己的體能,在體能型自我保護中,首先,應該是體能儲備。已具有清晰而且正確的運動感覺和較強的自我保護能力有強烈的脫保愿望之后就是需要充分的信心以及堅強的意志和充沛的體力。其次就是協調性、靈活性及快速反應練習,這可以經常練習拉伸肌肉以提高身體的這些能力。
(1)大部分的籃球運動員或者練習者都有踝關節損傷。
(2)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的類型主要有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
(3)籃球運動中踝關節的損傷發生的原因主要有籃球練習者的身體素質機能的因素以及籃球教練員或者是練習者未能科學合理的進行訓練和一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1)在運動訓練過程中也應該要加強基本技術的學習和加強自我保護動作的練習。
(2)教練員正確理解“三從一大”訓練原則中大運動量的內涵,應根據每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給與相對應量的訓練。
(3)建立運動隊醫療監督體系,定期對運動員機能進行檢測和評定。
[1]郝起,蘇學強,侯海濤.籃球運動損傷的研究現狀[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2.
[2]王科飛,王和平.籃球運動損傷預防與自我保護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