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常我們知道中國的羽毛球是各國難以超越的,韓國的射箭也是世界射箭的王者,這些都可以說是一個國家體育競技實力的外在體現。我們難以超越的是體育運動本身所折射出的內在涵義,它作為一種思想意識,是一國體育文明進步的反映。體育軟實力主要指政府在國內外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國際吸引力,體育精神與民族體育精神,體育項目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由此,這種思想意識表現在體育價值觀上,能夠匯集民族凝聚力,提升國家軟實力。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金牌總數超過了美國,并且在許多世界級的比賽中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這不僅中國體育實力的提升,更是中國社會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國家政策完善的有效體現。它能夠更深入到國民心中,維系民族向心力,使它深深植根于人們的心靈之中,把全世界華人、華僑緊緊聯系在一起。
我國的體育運動是由國家來進行管理的,政府作為主導者,下設國家體育委中心,來對運動員進行有計劃的訓練,通過開展全運會競賽使體育運動得以運行。然而,僅靠政府的引導來發展體育運動是不能獲得長久發展,它必然會顯現出一定的弊端。一是發展體育運動在結構和形式上太過籠統,全部依靠政府投資經費,造成國家過大的財政負擔。二是雖然體育運動總體成績不斷上升,甚至在某些項目上打破世界紀錄,但是由于沒有深入到群眾中,所以群眾體育運動發展無法跟上步伐。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這種以國家為主體來發展體育運動的模式必須得到有效的改變。我們應轉移體育運動發展的重心,提供各種交流平臺,提高全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使他們真正融入到發展體育運動中行列中,成為一種民間主體力量,從而打破官方主導的局限性。
中國體育運動軟實力的傳播主要依靠以電視等傳統媒介和以手機、網絡等新媒介來推行。然而我國媒體對我國的體育運動的傳播始終被禁錮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傳播的思維模式有所局限。盡管在對國內民眾進行傳播時,能獲得有效的實際效果,但是,在對外宣傳時,則與國外民眾的思維方式格格不入,他們在接受思想和角度上無法適應中國的這種傳播模式,因此,把中國體育運動軟實力傳播到世界各國,取得效果是難以突破的。再加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世界傳播的格局中引領著傳播的主導權,世界的話語體系與其一致。我國要打破這種現狀,向世界傳播我國的體育運動價值觀,如果不改變原有的傳播方式,將很難取得一定成效。
體育運動要在國家的總體原則指導下進行有效的規劃和發展。這一總體原則是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隨著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步伐加快,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也要抓住這一機遇,將其置于構建國家軟實力的框架下,使體育運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實施主體多元。由于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傳統上過多的偏向于國家的引導作用,而偏離了社會群眾的主體力量。因此造成了在中國體育運動發展過程中,西方國家對中國政府與群眾的主導力量上的誤解。當前,中國公民個體意識和群眾意識加強,他們積極響應體育運動的發展號召,自發的組織民間團隊參與到發展中國體育運動的實施隊伍中,逐漸消化政府的主體影響力。轉換政府與非政府間在發展體育運動上的實施主體地位,形成以政府為整體性,民間組織為主體性,個人為發展性的多元化的實施體系。三者之間在各自的力量范圍之內,相輔相成,促進中國體育運動向前發展。
(2)傳播策略國際化。中國體育運動重視媒體在其發展上的傳播作用,以各種媒介作為傳播窗口走向世界舞臺。這就加強了中國體育運動與媒體間的相互聯系。然而,我國媒體在傳播思維模式上一直基于國內受眾者需求,在對外傳播上也是從國內民眾角度出發,與外國民眾的思想需求、觀念意識、接受角度大相徑庭,使傳播效果不盡人意。基于國外傳播的本質要求,中國媒體轉換傳播思維模式,改變原有的傳播機制,逐漸向國際化的傳播體系靠攏,使中國體育運動的影響力能夠在世界體壇上占據一席之地,從而提升國家形象。不僅如此,在體育運動的傳播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民間社團、非政府組織平臺在拓寬傳播渠道方面的作用,實現傳播的平民化與常規化。
[1]黃莉.從體育強國內涵探究體育綜合實力構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
[2]劉純獻.競技體育與中國的和平崛起.河南師范人學學報,2007,(3).
[3]曹彧.劉鵬.建設體育強國還有相當大差距[N].中國體育報,2009.
[4]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5]俞新大.軟實力建設與中國對外戰略[J].國際問題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