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科技投入到生活當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創新科技涉及到方方面面,設計的領域也十分廣泛,其中當然也包括體育器械。但是當這些產品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時候,會出現一些不利于發明人的情況,損害發明人的利益,降低人們對專利申請的積極性,在這種形勢下專利保護就應運而生。
體育用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經濟、勞動力資源、加工、運輸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原因,發達國家的不同產品包括體育用品在內的比較優勢正不斷向外轉移,日益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尤其是由東南亞的經濟危機引發的國際性金融秩序出現的混亂,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結構調整。實踐證明,歷次世界性產業結構的調整都會促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在我國的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得我國體育用品市場日趨活躍,各種體育用品不斷涌現。當然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下面讓我分別進行論述。
我國的體育用品的企業還不能與國外的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相提并論。其原因就是我國還沒有形成與國外企業競爭市場的格局。但是這并不是主要問題,我重點說明的是第二點,就是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數量多但是規模都不大,質量也不高,創新性也不好。導致真正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品并不多。這就要求更多的人去投入,去發明創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有人去從事這項工作,我國體育用品就會蓬勃發展。
專利制度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專利保護是專利制度的核心。它不僅是對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對企業經濟利益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產權為代表的先進的生產力的保護。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我國1984年頒布的《專利法》,就是以法律形式認定下來的一種制度。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兩度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經過兩次修訂,我國專利法保護水平基本上達到了世界通行的標準和水平。在專利法保護制度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較大變化。
修改后的《專利法》第四十五條自申請日起將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由15年增加到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由原來的5年增加到10年。
1984年《專利法》第25條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食品、飲料和調味品;藥品和用化學方法獲得的物質;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1992年第一次修訂將不予保護的藥品、化學物質產品、飲料和調味品授予專利權,納入專利法范圍進行保護。
專利保護創新活動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現在要說的對體育器械的保護。對體育器械的專利保護同樣重要。從中國的專利法的規定來看,我國專利法將發明創造分為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下面具體來進行闡述:對體育器材的創新改造也主要是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的。特別是對體育器械的實用新型申請專利十分常見。通過對體育器材的創新,可以很大的提升體育器材的實用性,更加美觀。從而有利于運動器材的投入生產和充分使用。而對體育器材的專利保護更加有利于這些產品的投入使用。體育器材行業的創新效率主要還是受行業自身一些因素的影響,像產業結構、企業制度等。只有在企業引進要模仿的已申請了專利的創新技術時,才會因專利保護而增加了自己的模仿成本;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創新活動中,專利保護才會對創新效率產生明顯影響。
加強專利保護會提高企業進入的技術壁壘,使得整個行業的競爭度下降,損害創新效率,專利保護過于充分強調專利權人的創新收益,而不能為更大范圍內的技術創新所產生的收益提供充分的保護,會延緩體育器械創新技術創新過程。從I T業界的專利競爭中可以看到,各廠商之間的專利侵權訴訟動輒千萬美元,或者采取阻礙新產品發布。一家創新型企業,在實施專利戰略時,包含一定數量的核心專利和具有保護作用的外圍專利。在科技時代,如果基礎專利過多,則在保護期內就無法最大范圍有效地促進科技進步。如果一家歷史悠久的科技企業在基礎專利上,不斷擴大外圍專利,則想在該專利簇中打開缺口將會非常艱難,也會造成專利世界的一種“先發效應“,最先從事某領域研發的企業,在行業形成的過程中,研發大量的基礎專利,形成專利戰略中的核心專利,并在保護期內獲得豐厚的回報。這些回報再次投人研發,即可衍生出更多的外圍專利,形成一張有效的專利交織網絡,一種專利簇。后期的行業進入者。任何新發明都需要借助基礎專利或者部分外圍專利建立一個較高的進人壁壘,這就阻礙形成市場競爭環境,同時也造就了以專利技術為資源通過高昂的授權費用阻礙著行業發展的巨頭企業。限制著競爭的深人。
第一,加強專利保護可以促進體育器械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從而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能減少技術上的不確定性從而促進技術創新。第二,對體育器械的專利保護可以調動公民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全民族的聰明才智,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第三,是有利于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發明技術向全社會的公開與傳播,避免對相同技術的重復研究開發,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第四,專利保護會促進行業內部的優勝劣汰,研發體育器械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因無力獲得創新需要的相關技術,而被迫推出研發競爭。行業內企業的平均規模擴大,在研發上更高可能獲得報酬,提高創新效率。同時也更有能力從事自主創新,提高體育器械行業的創新水平。從而提高我國體育器械的整體實力。專利是靠強制力量來執行的,專利權的強度一方面靠立法來體現,另一方面要靠專利的執行來保障。
可見,加強專利保護對體育器械行業創新效率的影響是雙面的。既要保護物權,又要鼓勵創新成果盡快實現全人類共享,形成新的創新保護法則。專利保護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只有合理運用才可以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也就要求我國不能僅僅依靠國外的幫助和自己原本的技術來發展體育器械產品,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鼓勵更多的人才對體育器械的研究,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從而提高我國體育產品的質量。
[1]唐金剛,王穎敏.關于體育器械的創新與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
[2]魏曉培.從TRIPS看我國專利權的保護[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
[3]劉琦.既要保護創新也要穿越“專利叢林”[J].IT時代周刊來自讀者,2011.
[4]劉洋.正確利用專利制度促進經濟發展[J].中國知識產權報資訊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