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舞浪漫、熱情、奔放,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自80年代末傳入中國就涌現出一大批愛好者,不僅受到了青少年的歡迎,也受到中年人的歡迎。本人對中年人拉丁舞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來適應這一群體的需求。
以新疆烏魯木齊市舞蹈俱樂部中參與拉丁舞學習的中年人學員為研究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課堂觀摩法和邏輯歸納法等。
體育舞蹈也稱“國際標準舞”,有拉丁舞和摩登舞兩大體系,拉丁舞又分為五個舞種,分別是桑巴、恰恰恰、倫巴、斗牛、牛仔。它們都是通過運動肩部、腰腹部、臀部、腿部來達到一種藝術上的美感。拉丁舞的等級劃分依次為銅牌、銀牌、金牌動作以及金星1、2級,由簡到難。
本文沿用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標準,中年人的年齡范圍在45-59歲。
2005年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40-59歲年齡段(包括45-59歲之間的中年人)體質總體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體形態和機能水平有所下降。通過走訪,中年人的家庭負擔比較重,大部分是為了鍛煉身體,或者是興趣愛好而學習的。
教學就是教與學,是一項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流的過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應調動起學員的積極性。每一種舞蹈都有自己豐厚的文化底蘊,拉丁舞也不例外,中年人社會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在平時的訓練中,穿插上拉丁舞蹈文化的解讀,包括舞蹈的主要特點及對服裝的要求、基本站姿、基本手勢,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要求等,有助于提高中年人對拉丁舞的興趣,既彌補了社會上的一些機構不教授理論知識的缺憾,也使中年人學員感受到拉丁舞蹈文化不一樣的美。
中年人的理解力和領悟力比較強,實際教學活動中,面對中年學員,應偏重身體運動技能的教授,使其形成一種動作意識,并慢慢的把這種意識融入到身體語言中。
比如倫巴的庫克拉恰基本步的練習,應注重講解動作基本要領,每個步驟每個細節都應該精確。所有的重心轉換,都需借助地板的反作用力,通過從下到上的力量,把力量感從腿部傳遞到胯部,直至全身,要想8字胯做到最大幅度,重心可稍微降低。
針對這一群體的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組織要準確,并且注意知識結構的搭配,多用語言教授法,多講理論和方法,讓學生的意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另外,示范和教授相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樂感,注重音樂和舞蹈的搭配,不要求動作非常精準,但是一定要有表現力。教學過程應循環漸進,一定要強調舞蹈的表現力,根據學員的程度,安排難易程度合適的一些單人舞蹈和雙人舞蹈項目,讓學員體會到拉丁舞的魅力,使學員有一定的成就感。
在拉丁舞中,各個舞種是相互聯系的,有一定的共性。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啟發學員找到共同點,明白各個知識之間的連接,從中快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一般初學者都先接觸恰恰恰和倫巴這兩只舞,這兩只舞可以作為拉丁舞中五個舞種的基礎,它所用到的擠壓胯,擺胯的動作,在別的一些舞種中也都有所涉及,多多的思考發現各個舞種之間的聯系,從基本步的練習開始,從簡單到復雜,啟發學員去發現,找到這些遷移的點,并成功的為自己所用。
音樂教育在拉丁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比賽中如果音樂感知出現混亂,就會立刻被淘汰出局,老師應注意拉丁舞蹈的音樂教育,注重區分基本的音樂概念,如節奏、節拍,速度、強弱的概念。節奏側重于強弱和音的長短,節拍側重于一個循環的片段。音樂的強弱,如果是2/2拍子,就是一強一弱,4/4拍子則是強、弱、次強、弱的規律,這些基礎性的概念問題要學員特別講解清楚,要不就會出現聽不懂音樂的現象,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根據中年人的身體素質特點,應該選擇節奏明快,速度適中的音樂,這樣輕弱拍分明,跳舞時可以跟得上音樂,學員容易接受和學習。但是,音樂的強弱并不等于舞蹈動作的強弱,兩者要進行區分。
在中年人拉丁舞初學者教學中,身體素質練習強度應適中;注重拉丁舞文化背景傳播和情感培養;降低精準度,強調整體效果。根據學員的情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使學員對拉丁舞蹈這一門綜合藝術有正確的理解,才可以準確的把握住它的內涵,提升自身的鑒賞力和表現力。
[1]黃亞軍,淺談影響拉丁舞初學者水平的幾個因素[J].訓練與競賽,2010,(1).